关于《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沙人党〔2013〕5号
中共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党组
关于《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 告
中共沙坪坝区委:
2013年7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和平、副主任刘江龙带领部分委员和代表围绕贯彻落实《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展调研,听取了区知识产权局关于《条例》实施情况汇报,视察了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渝电防雷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召开了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三温暖电气有限公司、重庆七色实业公司、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等院校、企业及专利代理机构的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沙坪坝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实施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动知识产权机制创新及运用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全区专利申请3233件,专利授权量24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24件,比2008年增长357.8%;有效发明专利2224件,专利密度21.31件/万人。专利工作在推动区域技术创新、激励发明创造、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助推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全区实现GDP65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19.1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986.1亿元,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等殊荣。
1 .宣传教育先行,增强保护创新意识。 一是注重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专利意识。将企业专利培训、学习、考察列入工作计划,邀请国家和市知识产权局领导、专利代理机构专家、高校知名学者为企业负责人讲解专利政策和专利知识,支持企业培养专利人才骨干和普及职工专利知识;开展行业交流,共享力帆集团等明星企业打造企业专利战略经验;举办“知识产权沙龙”活动,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传播知识产权管理经验,交流业界最新信息,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文化。三年举办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企业专利事务等6次主题讨论活动,参与企业200多家。二是拓宽宣传渠道,营造贯彻《条例》良好氛围。近几年,面向公众坚持普法宣传,提升《条例》影响力和知晓率。举办以“企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区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依托专利周、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三下乡等平台,采取座谈、咨询、学习考察、宣传活动等方式,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专利法》、《条例》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在机关、学校、企业及街镇开展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知识产权水平提升等工作。三年累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32次,各类培训1285次,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显著增强。
2 .强化组织领导,管理服务落实到位 。一是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编制《沙坪坝区知识产权五年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推动专利工作与经济发展互融并进。二是发挥区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成员单位联合执法机制,执法维权力度不断加大。三是将知识产权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设立专利专项资金,在应研资金中切块使用,支持专利事业发展。四是落实机构、职能和编制。成立知识产权局及知识产权科,建立镇街(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站,初步形成区、街镇、企业三级管理架构。在区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庭,使专利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得到有效衔接。五是建立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与部门沟通会商机制,建立与市级科技平台互通的科研仪器设备库、科技项目库和科技人才库。
3 .完善政策 体系,优化创新发展 环境。 一是修订完善《沙坪坝区专利资助管理办法》,简化申请手续,加大对发明专利资助力度。每年安排经费补助授权专利,四年累计补助资金200余万元,并在全市率先对发明专利维持费进行资助,有力地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二是制定《沙坪坝区专利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资助企业专利成果转化,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对30余个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科技含量高、具有产业化条件的专利成果无偿资助303万元。三是出台《沙坪坝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项目管理办法》,支持企业海外护航行动、专利数据库建设、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等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项目。
4 .服务保护并重,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 一是培育示范企业。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试点园区1家、试点企业5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家、试点企业15家。二是推进海外护航行动。对专利项目实施海外专利战略,支持企业建立适应海外市场的专利战略。如对重庆三温暖电气有限公司实施海外护航行动,不但有效化解海外市场专利风险,而且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利用专利手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帮助企业赢得更多海外市场份额。三是开展知识产权特色服务。在全市率先启动专利特派员“入园进企”工作,聘请15名专利特派员与企业互结对子,免费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出台《沙坪坝区专利特派员管理办法》,向企业、高校、街镇、园区及知识产权工作站派驻专利特派员,明确职责、任务和奖惩办法。截止目前,专利特派员联系企业258次,拜访企业103次,上门服务企业63家,为企业培训30余次,为13家企业完善知识产权制度、17家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方案,帮助企业新申请专利300余件。实施“双重清零行动”,两年组织4家中介机构有重点、分批次深入2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清零”和“提量升质”工作,挖掘专利申请潜力,25家重点企业实现专利零突破,200余家企业专利提质,发明专利申请量明显增加。如重庆七色实业公司先后新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有效保护企业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实现零的突破。四是狠抓执法保护。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被评为全市“双打”工作先进集体。
二、存在问题
1 .专利保护意识尚未完全树立。 一是宣传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有待强化。宣传培训工作与企业发展需求衔接不紧密,一些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负责人对贯彻《条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生存发展重要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存在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科技成果轻专利申请与保护现象。二是企业专利意识比较淡薄。有的企业经营思路停留在“赚钱”的低级层次,要不要专利都无所谓;有的企业只是将核心技术按商业秘密处理以防止技术泄密和人才流失,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因不重视专利申请而无偿流失或因不能及时转化为有效资源而失去竞争主动权;有的企业不懂得运用《条例》自我保护,技术成果被剽窃后,反被状告侵权;有的企业专利申请积极性不高,认为申报周期长、工作量大、专利维持费用高;部分中小企业直接为大企业配套生产零配件,更加不重视专利工作。
2 . 专利成果转化机制体制不健全。 一是转化平台不畅。《条例》鼓励单位和个人采取专利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促进专利实施,但实践中缺少专利质押、交易、融资平台和评估机构。二是专利中介机构发展滞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仍有很大不足,经营模式不太成熟,中介行为不够规范,中介服务专业化和技术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需要。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少企业未成立研发部门,缺少专利战略体系,专利工作没有完全纳入管理渠道,加之自身科技资源和投入积极性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弱等因素影响,致使企业现有的一些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够快,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发明创新能力较弱,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四是《条例》设计的奖励制度作用发挥不好。对科技人员创造科技成果的责权利关系界定不清,专利管理人员地位低、待遇差。有的企事业单位以职务发明和保护国有资产为由,给予发明人奖励标准较低;有的民营企业对专利发明奖励和合理报酬不兑现承诺。
3 . 专利专业人才缺乏 。 一是专利人才匮乏。近几年,全区事业单位无人取得专利专业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也未受理过专利专业高级职务资格的申请和推荐。多数企业没有组织开展专利人才培养工作,企业专利工作者多为非专业人员,专利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缺少专利综合管理人才和精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国际规则和行业发展分析的高级专利人才。二是专利代理执业人员少,队伍整体力量薄弱,专利代理人才队伍现状与专利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三是专利管理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区知识产权局与科委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专业行政管理人员少。
4 . 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专利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对专利实施投入较少,每年科技应研资金虽超过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低于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1%,但是专利资金占比较低,且没有把专利事业发展投入列入财政经常性支出项目。2013年全区专利预算资金275万元,低于3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平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专利发展需求不完全匹配,尤其是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创新奖励政策兑现较难。虽然沙区积极组织区域内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但根据国家创新基金管理要求,地方政府配套部分因财力局限,经费落实难度较大。三是科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沙坪坝区对许多初创期的科技中小型企业给予大量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但企业发展壮大需要进一步拓展时,却因发展空间有限,只好选择外迁。如蔡氏液压有限公司、迈尔矿山设备公司等科技中小型企业正在酝酿搬迁事宜。四是专利奖励资助政策有待落实 。 如 “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条款规定过于原则,未得到细化落实。
三、对策建议
1 .强化专利 宣传 培训 。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对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增强群众专利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加强对专利行政管理人员、企业法人及专利工作人员培训。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设知识产权课程,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掌握必备知识产权知识;采取速成培训和强化培训等方式,抓好市场主体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推进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型人才。
2 .健全专利 服务体系。 一是在培育支持本地专利中介机构发展的同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发达地区专利代理机构到西部地区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弥补专利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短板。二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投资机构和科技企业紧密结合,探索专利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走内涵式、创新型发展道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三是加强专利指标统计应用,有针对性地加强与专利大户联系沟通和对高新技术企业指导培训,提高专利申报积极性,促成专利质量和转化率提高。四是建立更加科学的考评体系。通过改革资助政策、调整考核指标权重等途径,引导政府、企业将专利工作由单纯冲量向重质重授权方向演进,杜绝垃圾、无效专利膨胀,促成专利工作从重数量向重质量、求效益转变。五是在全市推广“专利特派员”制度,为企业免费提供专利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一条龙”服务,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3 .壮大专利人才队伍。 一是重视高层次专利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力度,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奖励制度,从体制、机制上激活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支持企业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打造优秀创新团队。二是构建科学有序专利人才流动机制。依托高校培养定向专利人才,依托重点产业、重大科技项目引进专利人才,依托区位优势、政策红利吸引专利人才,鼓励创新人才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或兼职。三是配足专利工作人员,从市级层面一并解决专利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同时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落实专(兼)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4 .完善保障激励政策。 一是建议市、区县两级财政设立一定数额专利资助成果转化项目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扶持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成果转化项目,严格监管,专款专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支持作用,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二是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区域实施转化的自主专利项目,优先采购本市、本地区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产品。三是完善落实期权、股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益政策,健全专利人才考核评价制度,推行优先晋升职务、职称等措施,带动高层次人才向企业流动、集聚,提升企业研发人员专利创新水平。
中共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党组
2013年8月30日
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