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19.05.2017  16:22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突出政策、需求、问题导向,大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优化干事创业的氛围环境,加快引进培育急需紧缺各类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在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人才渴望事业、事业需要人才。5年来,我市紧扣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坚持高中实并行、引育用并抓,加快推动人才向重大战略聚焦、向重点产业一线聚集,着力提升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支撑力和服务力。

        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依托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实施重庆“百人计划”“特支计划”。建立市场化引才机制,大力引进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按照“项目+人才”方式,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邀请海外高层次人才带着项目来渝对接洽谈,促成347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12个项目落户重庆。近年来,全市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900余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6人、“万人计划”39人。

        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工程。每年分功能区域支持100个左右的创新团队,给予每个团队30万元财政经费补助等8项政策扶持。首批遴选支持团队107个,资助3210万元,其中来自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团队85个,占79.4%,较好地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重庆交通大学单轨车辆装备创新创业团队将科研成果在重庆长客公司成功转化,推动跨座式单轨车辆产值实现20多亿元。

        实施产业人才支持计划。对接全市“6+1”支柱产业、“10+2”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每年选派50名左右国有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100名左右民营企业带头人参加专题培训,培养高级技师1000名、高层次急需专业技术人才2000名,培训重点产业骨干专业技术人才6000人,推动重点支柱产业发展。

        基层最缺什么人才,就大力引进培育什么人才

        基层渴望人才,人才需要锻炼。5年来,我市着力优化政策、强化引导,推动人才到基层和脱贫攻坚主战场建功立业。

        大力回引农村本土人才,带动基层发展。综合运用脱贫攻坚、农民工返乡创业、小微企业等相关政策,从土地流转、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创业支持,吸引动员1万多名本乡本土大学生回村任职创业,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忠县退伍军人汪冠军回乡建立标准化现代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1万头高品质生猪,直接带动500余养殖户致富,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

        大力培育实用人才,补齐民生短板。出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方式,大力实施全科医生、全科教师培养计划,3年培养全科医生4432名、全科教师5796名,艰苦边远地区教育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实施新型职业农民、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万人、社工专业人才1200余人,村(社区)发展和治理人才匮乏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人才发展最需要什么,就优化供给什么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5年来,我市大力优化制度供给、要素支撑、服务保障,努力让人才创业有更多机会、干事有更多平台、发展有更多空间,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着力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出台“创新45条”和“人才29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切实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评价,由虚向实,更加注重实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高发明专利转化等实用性成果应用情况与技术转让额在科技人员职称评审中的权重,不将论文等作为应用型人才评价限制条件,对取得重大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特殊人才开辟“绿色通道”。23岁的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美发冠军聂凤等918名优秀人才,业绩成果突出,得到同行和业内认可,直接申报取得了高级职称。

        薪酬,由限到放,更加注重一线。放宽国有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额)限制,提高业绩突出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额(量),着力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合理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加大转化成果股权分红激励,开展“双肩挑”领导人员科技创新改革试点等,推动知识、技术、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升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2016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数同比增长27.2%,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同比实现翻番。

        ——着力优化要素支撑。按照线上专业网站、线下平台载体的方式,搭建人才创新、转化、服务等系列平台,推动人才与创新创业要素对接,加快人才资源向生产力转化。

        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首席专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674个,与人社部共建“中国重庆两江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组建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和3D打印、物联网、新药创制等协同创新联盟,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37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建立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汇集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数据、国内外专利数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信息,着力解决人才创新创业找资源难、选资源难、用资源难等问题。

        改进市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向,市场类科技项目和企业牵头实施的项目占比不低于80%。通过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目前,全市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主,累计组建各类基金54支、总规模150亿元。

        ——着力优化服务保障。坚持既给政策更给事业,既给待遇更给服务,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拴心留人。

        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为人才在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社保医疗、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便利,帮助人才在渝安居乐业。

        每年开展专家走访慰问,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国情考察、疗养休假、健康体检,开展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评选,让人才有荣誉、有地位,人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明显增强。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当前,全市人才工作正在纵深推进、提档升级,开放的重庆正日益成为人才创新创业选择的一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