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保障饮水安全
10月19日,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现场会在重庆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主持会议并讲话。
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长江经济带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排查整治任务,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截至目前,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的摸底排查已基本完成,并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逐一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方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会议期间,代表们到重庆市北碚水厂饮用水水源地和和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勘察、了解了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情况、安全保障情况和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省(市)环保厅(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各地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翟青对重庆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给予充分肯定。
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是一座人口超过3000万的超大城市。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长江、嘉陵江、乌江等22条较大河流贯穿全境,辖区内有900余家重点环境风险企业,主城建有14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任务繁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实施五大环保行动,将保障饮用水源地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摆在生态环境保护突出位置,实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未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注重源头预防,彻底整治水源地周边污染源
隶属于重庆市自来水公司的北碚水厂,其供水范围主要为北碚城区及歇马街道片区,设计供水能力7万吨/日,实际供水达6万吨/日。该水厂的水源地位于嘉陵江北碚金刚碑段。一段时间内,一些餐馆曾在北碚区金刚碑古镇内违规搭建经营,对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环境风险隐患。为从源头上保障辖区居民饮水安全,北碚区坚决查处了商铺乱搭乱建行为,并对古镇居民实施了整体迁移。经过持续整治,北碚水厂水源保护区内已无污染源。
据了解,市环保局在北碚水厂水源地上游设置了水质自动监测站。该自动监测站位于嘉陵江北温泉断面,其监测系统自2010年建成投用并实现稳定运行。市环保局介绍,北温泉水质自动监测站能够对氨氮、总磷、总氮等项目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变化,能够第一时间发出水质异常预警信息,以便下游的北碚水厂和相关部门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自2013年以来,北碚水厂水源地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2002)Ⅲ类标准。同时,北碚水厂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水质达标率为100%。实现这样的结果,离不开辖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的努力。
据悉,北碚区环保部门每月对辖区水源地的巡查不少于1次,各镇街承担辖区内饮用水源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并每月至少巡查2次,各水厂每日对取水口及保护区开展巡查。按照环保部《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北碚区在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规范设置了标志牌,并在取水口附近设置警示标牌。当地还组织重庆市北碚区绿青生态环保公益中心志愿者不定期到饮用水源地进行巡查,向公众宣传饮用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引导公众自觉保护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
自2005年以来,重庆市累计取缔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网箱养殖700余户约1.65万余只、网箱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全面取缔了饮用水源水库内投饵性肥水养鱼、承包养鱼等;全面清理、整治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畜禽养殖、餐饮船舶等各类污染源3000余个。
综合立体监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格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在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动解决重点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作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一项重要目标。先后出台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等一批与饮用水源地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为重庆市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了组织和法制保障。
在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重庆市编制了《重庆市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建立了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础数据库,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逐步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同时,将全市已建成地表水水质量自动监测站、重点污染源排污口在线监控点实时数据和环境风险源、饮用水源地的信息数据整合并纳入“重庆市环境风险管理系统”。
通过资源整合和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全市供水结构也日趋合理优化。重庆市成立了重庆水务资产投资公司和重庆水利投资有限公司,统筹主城及部分区县供水。近年来,全市累计关闭、整合了101家小型供水单位,对35家企业自备水厂进行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分离,进一步保障了饮用水取水、供水安全。重庆市还在主城开展了长江、嘉陵江水源地“两江互济”饮水保障工程,实现“有备无患”。
据了解,重庆市政府每年将水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保护区污染整治、饮用水源日常监管等方面分工合作,各区县政府也将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街镇和部门。重庆市已在1020个乡镇街道设立环保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3012名,初步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环境监管网络,能够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解决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问题。此外,重庆市自2000年起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自2013年起继续将其纳入新施行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该项工作有人抓、管到位。
强化风险防控,坚决杜绝重大、特大水污染环境事件
经过十多年建设发展,长寿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重化工基地,是“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综合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5大产业在这里集群集聚发展。2016年前8个月,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2亿元,同比增长11.2%。
体量如此庞大的综合性重化工基地,该如何保障其环境安全、消除环境安全风险隐患?长寿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介绍,自经开区建设以来,就牢牢守住生态环保底线,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发展绿色化工,并着力提升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据悉,长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重大项目入园预审机制,严控高污染、高风险项目落地,并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截至2015年底,经开区(含企业)累计投入逾100亿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成(含技改)污水处理厂5座,日处理能力达11万立方米,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建成危险废物处置场1座;建成一般工业废物处置场1座;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消除了晏家河黑臭水体,完成涉重涉危企业污水管网可视化改造。
市环保局以长寿化工园区为重点,督促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园区建成了集公安110、消防119、医疗120、环保12369和视频监控、在线监测于一体的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建成了“装置-企业-片区-园区-流域”五级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其中:企业装置、罐区围堰和事故应急池总容积达30万立方米;片区级事故应急池4个、总容积达6.6万立方米;经开区级和河流级拦截闸门3座、拦截能力达50万立方米。
市环保局在长寿化工园区的34家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推进“一源一事一案”试点,将环境风险防范落实到企业每个岗位。截至目前,全市已编制、备案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800余个、各类环境应急预案1900余个,预案体系覆盖了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
按照环保部要求,全市38个区县和2个经开区环保部门全部设置了专职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其中,市环保局达到环境应急能力一级标准,26个区县环保局达到环境应急能力二级标准,其余区县均达到环境应急能力三级标准。重庆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整合了“监控预警、受理维权、应急处置、执法监督”4大功能,市环保局实现了与国务院应急办、市政府、市政府部门、区县环保局、环境应急指挥车、环境应急人员之间的应急调度和信息交互。
据悉,全市环保系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自2013年以来妥善处置市内易引发环境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138起,成功遏制95起,发生43起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杜绝了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