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天然林渐成长江经济带“绿色本底”

06.08.2016  14:41

  核心提示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

  为此,我市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把保护好长江沿岸的天然林资源,作为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夯实长江经济带“绿色本底”的重中之重的生态工程。

  A、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禁伐18年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是结构最复杂、群落最稳定、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强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强天然林保护,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

  重庆对天然林资源的重视,可追溯到18年前。1998年,在中央的部署下,重庆市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

  这成为我市林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重庆进入了全面保护森林资源的新阶段。一位曾参与试点的工作人员记得,一纸“禁伐令”背后,是难以想象的阻力:在最开始那几年,我市先后关闭林区内木材加工厂900多家,取缔木材交易场所38个……18年时间,我市从1998年森林采伐限额(含天然林、人工林)为310万立方米,到2000年全市采伐限额实际执行约65万立方米,今年起又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不只是禁伐,还要加强管护。

  巫山县巫峡镇地处长江和大宁河口两岸,森林资源丰富。为确保重点区域森林管护落到实处,该镇对森林管护实行划片包干制度:对管护责任区内公益林一般两天巡护一次;必须完成巡护记录,包括巡护时间、路线和巡护中发现破坏公益林资源情况及管护的处置措施等;进行安全防火宣传;及时发现并制止盗伐、滥伐林木、毁林开垦和改变林地用途、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

  这是一个缩影。如今,通过林农自主管护与巡山护林员实施集中管护相结合,全市对国家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等重点区域森林落实管护面积已达到4500万亩,基本做到了管护区域、保护标志、管护责任、责任单位、承包人员、管护措施、奖惩制度七落实,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管护责任体系,常年参与集中管护的人员达1.5万余人。

  B、规划先行 实现“一张图”管理

  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重庆将生态保护列为“最优项”,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之基,天然林保护提到了战略高度。市政府印发通知,明确指出“切实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于恢复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营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2年,《重庆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出台,明确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分级管理制度,全市林地逐步实现“一张图”管理。

  2014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划定了耕地、林地、森林3条“红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开发、项目建设等的重要前置性规划。

  “通过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林业发展、林地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市林业局负责人称,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严格保护,有效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明确了刚性约束。

  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在区县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把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和天然林保护等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体系。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近年来,市委考核办将原来对区县的实绩考核指标由约200个精简为22个,但仍然保留了“森林资源保护率和发展率”指标,并提高了考核权重,部分区县分值与经济发展指标分值基本持平。

  与市级考核相对应,区县党委政府把天然林保护、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纳入了对乡镇的年度考核,有的区县还对出现森林火灾、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的乡镇实行评先“一票否决”,森林资源保护责任自上而下层层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共抓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C、5年新建公益林186万亩

  乘坐游轮顺江而下,途经云阳时,总会看到层峦叠嶂的森林景观。云阳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在175米水位线以上的沿江区域建设库岸100米生物阻隔带,主要栽植栾树、女贞、重阳木等绿化大苗,落叶与常绿、彩叶树种混交配置,兼顾景观效果;在海拔300-600米区域建设生态经济林带,主要栽植以柑橘为主的经济树种;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土地瘠薄区域建设生态防护林带,选择栽植刺槐、柏木、栾树、桤木等适生乡土小苗。

  这样的成效,得益于全市启动的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项目等工程。目前,云阳县已完成屏障区绿化建设54.78万亩,其中新造及补植生态林34万余亩,栽植以柑橘为主的经济林20余万亩。经过近几年的精心抚育和管护,建设成效也已初步显现。目前,全县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绿化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干流两岸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70%以上。

  大力新建生态公益林,是加强天然林保护的重要举措。过去5年,我市大力开展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景观的连贯性,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生态公益林。5年累计新建生态公益林186万亩,其中封山育林136万亩、人工造林50万亩,累计开展国有中幼林抚育103万亩。

  与此同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推动天保工程和森林工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出台了一系列工程建设、管理的规定、办法。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追究制、造林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工程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基本确立了工程建设的高效管理体系。

  “以前,‘年年栽年年荒,年年栽在老地方,年年栽树不见树’。”云阳县林业局的“老人们”有印象,从前接到植树任务,一般都是直接买苗,按照数量要求找人来把树苗种上就算大功告成了,至于日后的维护管理,往往乏人问津,这也导致很多新栽林死的死、荒的荒,“大不了第二年再在老地方继续种呗”。现在改成了“买林不买苗”,栽树苗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几年只有整片林子成活率达到90%,面积保存率达到100%,通过了验收,才会拨付相关工程费用及建设补助。

  D、落实生态补偿机制

  “砍树人”变护林员

  1998年以前,宾元鹏是巫溪县阴条岭的一名伐木工。海拔2796.8米的阴条岭,是重庆最高峰。阴条岭自然保护区毗邻湖北神农架,宾元鹏就在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白果原始林区工作。由于高山积雪,这里的林业工人通常在每年的5-10月采伐木材,宾云鹏一干就是8年,并当上了白果林场的采伐队副队长。

  但1998年下达禁伐令后,宾云鹏一夜之间从“砍树人”变成了护林员。1999年,宾元鹏被任命为转坪工区队长,他和几名同伴开始了对重庆最高峰阴条岭的守护。

  丢命沱、舍命滩、阎王鼻子、鬼门关……单从这些名字便不难想象出林区的行路艰难。阴条岭更是以险峻无路闻名,能够登上一次,实属不易。而宾元鹏爬上这座“重庆制高点”却是家常便饭。他经常爬上阴条岭主峰巡山,护林防火,防止偷砍盗伐及非法狩猎。“看到这么多树木在我们的保护之下生长,也很有成就感。”他说。

  从“砍树人”变护林员,既有自上而下的政令要求,更有背后的机制支撑。据市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称,新一轮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以来,我市直接补偿给林农生态效益的补偿资金达19.6亿元,补助给巡山护林员等集中管护费达6.3亿元,国有林业实施单位职工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人均年工资从2010年度的2.1万多元提高到了2015年度的5.8万多元,增长了160%。中央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对国有林业实施单位在册全民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给予了适当补助,鼓励职工参加社会基本保险,解决职工后顾之忧。5年累计补助金额1.3亿多元,受惠职工人数达6700多人,其中在岗职工3200多人、离退休人员3500多人。林农和林区职工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培育和管护森林的回报,相关政策得到了广大林农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提高了管理和管护森林的积极性。林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保护森林的自觉性大幅度提高。

  这些年来,通过落实森林保护、禁伐或限伐、营造公益林等措施,我市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森林植被得到了增加和修复,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显著增加,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据重庆市林科院测定,2015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涵养水源达137亿立方米、固土量达0.9亿吨、汇聚二氧化碳达3426万吨、积累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达15.93万吨、吸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达21.8万吨。

  E、向“分类经营”转变

  林业增收成效明显

  涪陵区大木乡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如今却被誉为中国的“普罗旺斯”。

  如此转变,得益于大木乡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通过保护与利用并举,充分发挥森林的多重功能和效益。该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在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将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对林地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寻求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点,一方面将林业从传统的单一生产、生态功能转变成了生产、观光相结合的多元化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观光旅游吸引人气,推进产品的销售流通,带动当地农家乐、休闲、养生、度假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今,因此而发展起来的大木花谷景区就解决了大木乡及周边乡镇近170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这样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天然林保护工程有力促进了林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逐步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一方面,探索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实施分类经营,对公益林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对商品林实行市场化运作,发挥其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变“穷山、荒山”为“金山、银山”。

  同时,在工程营造林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形、地理环境和土壤品质选择不同的树种,发展多品种的人工林,这既丰富了人工林的外在景观,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发展,还有利于拓展林农的经济收益,促进了森林旅游的飞跃发展。如今,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苗木花卉、种植养殖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有森林旅游收入和林下资源开发收入的国有林场逐年增加。其中,2015年森林旅游人数达640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近100亿元。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