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出炉 每项最高可拿200万
每项最高可拿200万;探索实施先锋科学基金项目……11日,记者从重庆市科委了解到,刚出炉的《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基础研究支持体系更加完善,目标定位更清晰,制度设计更优化。
设五类项目 明年还将加大支持力度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基础研究一直不断推动着技术创新的发展,基础研究中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据市科委介绍,2018年我市基础研究项目数量和经费,均较2017年度有较大增加,增幅分别达49%、40%,2019年还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市科委牵头研究制定了《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办法》明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科学基金项目”)主要面向科技前沿,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科学问题,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
共设立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先锋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等五类项目。
其中创新群体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200万元。
借鉴国外经验 探索实施先锋科学基金项目
据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办法》有“两突出、两探索、一优化”五大特点。
包括突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才培养功能、突出解决重点产业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和培育重点领域重大原创成果、探索变革性和颠覆性创新研究、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和稳定支持方式、“减、放、导、信”上着力优化发展机制和环境。
在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办法》规定,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作为负责人承担项目的比例一般不低于70%;还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青年科研人员都是创新能力最强的群体,让他们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新民称。
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双翼看来,借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基金先锋奖(Director’s Pioneer Award)的做法,在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探索实施先锋科学基金项目,“是极有意义的颠覆式尝试。”刘双翼说,先锋项目就是超出正常框架了,有些年轻的科研人员提出的想法或研究方向,“以前都会认为风险大,申请受阻,这一政策的出炉,将高效提升重庆基础研究实力,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扩大自主权 不再片面单纯追求论文数量
由于研究周期长,结果难以预期,《办法》明确,在传统竞争立项定额资助的基础上,探索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对结题评价结果优秀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可予以连续滚动资助。“也就是说,在4年的资助期结束后,被认定为优秀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继续获得新一轮支持。”市科委相关负责人称。
而对于科研人员看重的简便化,《办法》也有规定,对实施周期内三年以下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以项目承担单位自我管理为主,一般不开展过程检查。同时,面上项目申请人只须具有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经历,取消了年龄、职称、学历等限制条件。
与此同时,还扩大科研人员和单位自主权,并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导向。
同时,《办法》还规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项目验收前应有一次围绕项目进展和成果的小同行学术交流研讨,不再片面单纯追求论文数量。
市科委透露,2019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于今年底前正式启动。
具体项目设置内容
(一)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下简称“面上项目”):主要瞄准科技前沿,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沿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和自由探索。重点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资助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作为负责人承担项目的比例一般不低于70%。
市科委可以在面上项目中探索实施先锋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科研人员挑战传统科学范式,开展创新性强、风险性高、实现难度大,具有不确定性和颠覆性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原创研究和探索研究。
面上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10万元,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二)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博士后项目”),以培养基础研究后备拔尖人才队伍为目标,支持博士后科研人员自主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鼓励博士后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在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基础上开展延续和深化研究。
博士后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10万元,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三)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以培育国家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目标,支持在基础研究领域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立足科学前沿,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
杰青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50万元,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四)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主要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的重大需求,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科研人员联合围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具有颠覆性的重大原创性研究和系统、深入的应用基础研究,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重点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80万元,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创新群体项目”),主要面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研究团队,聚焦重大原创性、交叉学科创新等研究,通过稳定支持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在国际独树一帜、在国内绝对领先的研究人才与群体。
创新群体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200万元,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4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