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河长制实现全覆盖
“廖书记,今天还要巡河?”
“今天得把3条村级河流再过一遍。”
……
10月4日是中秋节,荣昌区清流镇清流社区码头,冲锋舟驾驶员刘宗记解开绳索,与清流社区的河长、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廖祥君驾舟巡河。在荣昌区三级河长体系中,“廖祥君”们是直接面对具体事务的基层河长。
2017年,荣昌全面推进河长制,进一步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去年,国家水利部将荣昌列为全国首批、我市唯一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河长制工作培训会上,荣昌连获3次好评。
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
今年4月,荣昌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将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正式提上日程。该方案不仅明确了该区境内的151条河流有河长,还在全区89座水库全面推行库长制,设立了水库的库长。
“包括河流和水库,均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一级抓一级予以落实。”荣昌区总河长、区委书记曹清尧介绍,荣昌区河长制实行河库、领导、责任和制度四个全覆盖,20条主要河流、27座重要水库,均由区级领导干部担任河(库)长,20个区级单位作为牵头部门,协助区级河长开展工作。其余的镇级河流、水库,则由镇街负责同志担任河(库)长,同时在村、社区分级分段设立了第三级河(库)长。
荣昌区长、副总河长李中武说,当地提出“四个全覆盖、两防两治”的总体工作原则,构建河长制工作制度,对河库巡查保洁、水质监测运用、工作考核和资金整合等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
在今年9月的一次巡河中,清流镇镇级河长、镇党委书记王光旭发现了异常:有人将几个矿泉水瓶制作成漂浮物,在清流至吴家场镇段拉起了一张拦河网。王光旭见状立即责成相关工作人员予以清除。“如果没有镇、村级河长,这种情况可能两三天都不会被发现。”王光旭说,他们非常注重人工巡河和专业设施的结合,“清流至吴家河段安置了水底探头,一旦水质异常,设备就会自动报警。”截至目前,清流镇为辖区内2条区级河流配备了专业打捞队,为3条镇级河流配备了保洁员,还和邻近的四川省某镇街协同建立共管共治机制。
治污在河上,根源在岸上
中秋节当天,村级河长、清流镇龙井庙村党支部书记况朝贵仍不敢懈怠,沿着河道巡查了一遍。他说,现在漂浮物不是很多了,主要还是要盯牢岸边的污染物排放。节假日往往是河库两岸人员活动的集中时段,因此荣昌区规定越是节日,各级河(库)长越需要严防死守。而今,像廖祥君、况朝贵这样的村社河长,巡查河道时还要现场填写巡查记录,并例行进村入户宣传。
“我区境内河流主要面临3种污染源威胁,即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污染物排放,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和沿岸工业污染源排放。”荣昌区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何可仁介绍,有了“污染在河上,根源在岸上”的清醒认识,该区今年内将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企业200家左右、水产养殖280家左右,整治工业企业110家。
为进一步减小两岸污染物排放对河库生态的压力,今年以来荣昌筹集资金3.9亿元,启动了城区和镇街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及生态补水治理项目。此外,该区还投入8300万元,对重点河流濑溪河的支流进行治理,以改善河库生态面貌。结合《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养殖场污染控制实施方案》,荣昌还将全区河流河岸200米陆域范围,设为畜禽养殖禁养区,200米外延伸至500米内设为畜禽养殖限养区。
如今,在清流镇,以前威胁当地河流水质的几家养殖企业都如期搬迁了,场镇上的管网工程今年底也将完工,届时,清流镇将再无生活污水的直排污染源头。镇村则完善了村社垃圾箱和设置垃圾集中分运措施,河库两岸居民乱扔乱倒垃圾现象大为减少,河流生态水质大大改善。
管好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记忆中的清水又回来了,今年52岁的清流社区茶馆老板向圆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感触更深了。她说:“以前漂流物多时,可覆盖整个河面,一阵风吹过来,满鼻子都是霉烂味,谁还来河边茶馆喝茶?”实行河长制不久,她的顾虑消除了。
向圆芬手指向不远处河岸边的一块公示牌,上面详细写着所处河段区、镇、村三级河长的姓名和电话。她感慨地说:“这段河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打电话找他们来解决。”现在的向圆芬专心开茶馆挣钱,不再担心污染影响生意了。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荣昌每条河流都有河长看护,全区做靓水经济、做活水文章,实现了水资源的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因河流管护生态成效显著,当地城区的荣峰河还入选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我们要继续把河长制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荣昌区副区长、区河长办主任徐利敏表示,下一步,该区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在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同时,探索出更多先进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