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钢结构产业发展情况

29.06.2016  13:05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钢结构技术由冶金工程起步,逐步向建筑领域拓展,近年来发展愈加迅速。  2002年至201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产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5.1%。目前大型钢结构企业和应用项目集中在北京及华东地区,主要领域为工业厂房、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轻钢结构,桥梁领域(含城市高架桥)为成长较快的新兴领域,住宅钢结构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医院、办公楼、高架桥、高层建筑等领域逐步采用钢结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据预测,未来10年,重庆市各类建筑钢结构的用钢总量可望达到约3500万吨(其中公共建筑950万吨,市政基础设施1000万吨,桥梁1000万吨)。
      目前,重庆市现有规模以上的钢结构企业43家,主要从事建筑钢结构和输电铁塔的制作施工,年加工能力超过150万吨,总产值约170亿。主体企业方面,我市拥有包括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中冶赛迪等一批实力较强的行业企业,初步形成了江津、长寿、渝北等钢结构加工制作基地,还吸引了杭萧钢构、宝冶钢构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研发设计能力方面,我市拥有重庆大学钢结构中心、中冶赛迪等国内知名的研发机构。
      重庆市具备钢结构产业配套体系基础,具备钢材供应、钢结构研发设计及制作安装的基本能力。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钢材供应品种单一;住宅领域研发设计能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低,行业竞争力差,地标建筑基本被外地企业垄断;新兴建材不发达,缺少专业配套的内外墙板和部件部品;整个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高效的钢结构发展产业链条,从而制约了该行业在我市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一批钢结构产业基地。按照五大功能区建设布局,结合现有钢结构企业分布,立足本地发展,兼顾辐射周边区域的产业建设格局,依据节约集约的原则,重点建设江津、长寿、渝北三大产业基地,建成产品齐全、配套完整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江津产业基地依托中冶赛迪、重庆建工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打建高端精品钢结构制造基地,并联动綦江、永川发展住宅钢结构产业化,2018年年产值达80亿的产业集群。长寿产业基地依托重庆钢结构产业公司,发展建筑钢结构及安全产业,并联动涪陵川东船舶重工产业,2018年年产值达35亿的产业集群。渝北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型建材、部品部件,联动北碚区发展输电铁塔等关联产业,2018年年产值达25亿的产业集群。万州产业基地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发展打造以服务旅游地产为主的钢结构基地,同时兼顾建筑钢结构发展,带动渝东北地区钢结构产业发展。
      (二)打造一批优势企业。一是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以重庆钢结构产业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引进人才、升级装备、做大建材、做强总包,提升企业资质、提高研发及设计能力,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绿色建筑集成服务企业;培育中冶赛迪江津高端精品钢结构制造企业,发挥其技术力量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优势,开展焊接机器人、BIM等前沿技术应用研究,面向全国提供EPC、PPP服务和重型、复杂、异型等高端钢结构产品,占领高端市场。积极支持长寿、江津、渝北三大基地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钢结构制造企业、新兴建材企业,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促进我市钢结构产业质量提升。二是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传统建材企业向新型建材企业转型,积极发展与钢结构配套的节能环保、连接密封等材料,推动建设一批预制楼板、预制内外墙板等部品生产企业,强化产业配套。积极引导民企进入钢结构相关行业,鼓励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狠抓产品质量,成长为大型企业的优质配套企业。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向整个西部地区拓展业务。
      (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一是推动高强度钢和高性能钢应用。鼓励本地钢企生产优质、差异性产品,培育其耐候钢、桥梁用钢为国家免检产品。鼓励设计单位积极采用高强度钢材,从目前以“Q235、Q345”为主,逐步过渡到以“Q275、Q345、Q390”为主;鼓励市政露天钢结构如人行天桥、高架桥,试点用耐候钢替代常规钢材。二是推动现代钢结构技术发展。重点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高层及超高层(含住宅)、桥梁钢结构(含高架桥)三大领域,围绕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和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自身能力。三是推动制造安装技术升级。重点在三维空间扭曲构件制造、复杂铸钢节点制造、机器人焊接、预应力施工、钢箱梁高架桥快速架设技术等领域,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引进人才、升级装备,强化承接复杂钢结构工程的能力。四是推动一体化新型建材研发。大力发展集保温、装饰、围护与防水、防火、维护于一体的预制墙体围护体系。大力推进建筑与结构技术、节能与新能源利用技术、厨卫技术、管线技术、环境与保障技术、智能化技术及施工建筑技术等七大技术体系的关联兼容,着力解决钢结构相关技术体系不配套的问题。
      (四)实施一批示范工程。积极对接市政桥梁、交通枢纽、公共停车楼、机场航站楼等大型项目,建成引领行业发展、拓宽市场需求的示范工程。推进多层厂房、高层建筑、防灾应急房屋、粮食仓储等采用钢结构。
      (五)提升一批建筑名牌产品。2018年前,在防腐涂料、输电铁塔、交通护栏、路灯、音屏障、智能立体车库、新型建材等推出5-15个重庆名牌产品,加强宣传交流,产品销往西部地区乃至全国。
      (六)完善一批研发平台。培育国家钢结构工程中心西部分中心(设在中冶赛迪)、重庆大学钢结构中心、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等研发平台,积极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开展现代钢结构技术研发,推动BIM工程应用,举办技术交流培训,提升重庆钢结构产业整体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工作机制。在市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城乡建委、市科委、市交委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制定全市钢结构产业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细则。各区县规划并落实钢结构产业年度发展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督查室定期检查,形成推动钢结构建筑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政策引导。优化钢结构产业企业发展环境,鼓励符合条件的钢结构优质企业采取EPC、PPP模式开展项目建设。鼓励国有企业改制和创新员工激励制度。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国有资本,通过股权投资、银行融资、私募基金、股权引导基金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切实为钢结构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市工业振兴专项资金和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钢结构产业发展,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支持发展新兴建筑材料。积极推动高科技企业认证、重庆名牌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工作。
        (三)强化推广应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及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鼓励引导产用单位建立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合力推动市政桥梁、公用建筑、城市高架桥、高层建筑等应用钢结构。加快推动关联产业在我市落地,实现安全助钢转型,推动重庆成为中国安全产业示范城市。充分考虑我市经济和自然条件,按照示范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原则选择一批新型安全防护栏、智能安全立体停车库、智能安全脚手架、绿色安全钢构模块、智能安全危化车等项目先行先试,示范带动钢结构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创新发展。
      (四)强化要素支撑。积极推动研发、生产、安装、后期维护技术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研发;支持企业宣传交流、成果产业化、人才引进与培训等工作;支持企业创名牌产品,创优质工程;服务企业走出去,辐射西部乃至全国。公安、市政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运输超大、超宽建筑构件的运载车辆,在物流运输、交通畅通方面给予支持。
      (五)强化宣传引导。建立重庆市钢结构产业联盟网站,与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共享钢结构项目招投标信息,编制企业目录、产品清单,促进产业、企业、产品等信息互联互通。大力宣传钢结构建筑绿色、环保理念,提高钢结构建筑在社会领域中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