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府文庙:邓小平曾在此读书,徐悲鸿曾在此卖画

01.04.2017  00:03

老地名,不仅是地理信息标志,更是历史人文记忆。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地名横空出世,老地名却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黯然远去的背影,却留给了我们温情的记忆。

2016年上半年以来,

重庆主城的14个新地名获批,预计在半年后导航更新。

同时,

据统计,重庆有上百个老地名已消失。

临江门是“九开八闭”的第十七门,主城“52个消失的历史记忆点”之一。府文庙记录了一段老临江门的变迁史。这里有很多有趣的历史人文故事,邓小平曾在此读书,徐悲鸿曾在此卖画,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曾测绘欲复建....

魁星楼只是府文庙的附属建筑

位于临江门的重庆文庙,既是祭孔的所在地,又是重庆府学。它始建于南宋绍兴,明洪武四年重建。在明清两朝数百年之间,不断地进行维修与维护。到了清宣统元年,川东道台衙门又将文庙加以大修扩建,以扩大规模。但刚刚完工,辛亥革命就爆发了,很多后续工作就搁置了下来。

▲魁星楼图片

府文庙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府文庙的门外,有一个泮池。传说泮池是孔子的洗墨池。后来各地修建文庙时,也都有效仿。离泮池不远,有一座魁星阁。魁星楼是府文庙的附属建筑,具体位置在府文庙左侧大门外的街巷中央,即现在的邹容路口。如今魁星阁、夫子池均已消失,但还留有地名。

梁思成的一封佚信记载了《重庆文庙修葺计划

前不久,重庆档案馆发现了的一通梁思成致许大纯信札(影印件),让我们知道梁思成在李庄那段艰难岁月里,不仅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等学术成果,而且还写作了《重庆文庙修葺计划》。《梁思成全集》和十余种有关梁思成的传记和研究著作中,都没有提及此信及信中所述之事。新发现的这封佚信,足以填补这个学术空白。

▲梁思成致许大纯信札(图片源于人民政协网)

从信中可以看出,梁思成主要谈了重庆文庙的修葺事宜,已有制定永久计划和暂行计划的初步设想。

李庄时期是梁思成学术研究的重要时期之一。当时梁思成的体重只有40公斤,他的颈椎病已经很严重,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梁思成完成了5000余字的《重庆文庙修葺计划》。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文庙在日军的轰炸中被炸成废墟。这封信和《重庆文庙修葺计划》一文也就因此遗失了。抗战胜利以后,对于修复重庆文庙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梁思成的文庙修复计划,也就因此沉睡于浩瀚的档案之中,无人问津。

邓小平曾在这里读书

徐悲鸿曾在这里卖画

就在临江门转盘一侧,一条长长的斜坡往上,就是重庆29中的所在地。校园里有孔子塑像,那是府文庙消失后留下的记忆。这里曾是一所女子学校——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辛亥革命后,在原址上又创办了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年仅15岁的邓希贤(邓小平)从四川广安老家来到预备学校求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并通过毕业考试后,成为当时83名留法团里最年少的学生。

▲留法预备学校

在抗战时期,重庆府文庙则是当时文化活动的中心。附近发生过许多名人的闲闻趣事,其中一个便是:徐悲鸿在夫子池(今临江门新世纪旁边)附近摆摊卖画,以赈济灾民。

▲徐悲鸿

▲徐悲鸿的作品《

当时徐悲鸿就在街上画他最擅长画的马,卖得也不贵,就10多块钱到100块左右一幅。那时买画的人也没有想到这些画后来居然价值连城,没买画的人却只能抱头痛哭。

府文庙虽然已经消失,但后来原址变成重庆29中后,重庆人对临江城门和街区风貌仍然记忆犹心。

城市有生命的

地名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记忆

可那些老地名的逐渐消失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下这座城市消失的历史人文呢?

原标题:重庆府文庙掌故:邓小平曾在此读书,徐悲鸿曾在此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