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引导人才向乡村集聚

23.03.2019  09:30

  熊雄是重庆市规划设计院的一名“80后”设计师,作为重庆首批“乡村规划师”,去年6月,熊雄到梁平区金带镇滑石村“走马上任”。大到指导村规划编制,小到改水改厕设计,出主意、跑现场,城里长大的熊雄样样用心出力。在村里扎了半年多,皮肤晒黑了,熊雄心里却高兴:“发挥专长为老乡做点实事,值得!

  人才兴,乡村才会兴。重庆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外引内育,下派上挂,既输血又造血,引导人才持续向乡村集聚,聚拢乡村振兴生力军。

  抓源头,为乡村振兴培养本土人才。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重庆综合运用脱贫攻坚等相关政策,回引8900多名本土人才回村挂职带领群众创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青年农场主培训、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等项目,一大批创业人才在乡村舞台各展其长。

  重庆永川区“十里荷香”生态园园主张优华回乡流转了3000亩地建生态园,起初并不顺利。“夏季生意还行,一过8月就淡了,到年底一算账就头疼。”一筹莫展之际,区农委推荐他参加青年农场主培训。专家授课、外出取经,思路一下宽了。张优华建起荷叶加工车间,又对园区改造升级,成功申报了研学旅行基地。“现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还得多请些村民来务工。2018年毛收入就有2000万元。

  抓下派,为乡村振兴给足智力支持。重庆实施科技特派员选派计划、“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等,畅通智力、技术、管理、服务下乡通道,推动人才、项目和资源下沉乡村。2018年新选派2700余名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提供科技服务。

  “董博士来啦!”董鹏刚进潼南区罐坝蔬菜基地,村民彭应萍就热情招呼。作为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蔬菜产业科科长,董鹏还有个身份——科技特派员。“长势弱,得追肥,还要注意防病虫害。”钻进彭应萍的蔬菜大棚,董鹏边看边叮嘱。“要得,要得!”彭应萍连声应,“多亏董博士帮我优化肥料结构,种的卷心菜才能提早上市,每亩增产500公斤,增收700元哩。

  抓改革,让人才在乡村有干头有信心。重庆改革乡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招聘、职称评审、待遇等给予政策倾斜,建立符合基层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有效激活了乡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不仅能留住,还要有提高。对基层专业人才,重庆继续加大多渠道培养力度,每年从三峡库区选派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干,到市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上挂研修半年。目前,全市有1900多人参加了这项名为“三峡之光”的培养计划。

  27岁的邹健原本在外地有份满意工作,但老支书与他的一次长谈,让他下决心回乡,在涪陵区马武镇林口村当了“村官”。说起村里正在干的“大事”,任村委会主任的邹健直说“忙不赢”:村路硬化,才完工一条又要启动下一条;荒坡上种的花椒、核桃、中药材,侍弄得盯紧;村容村貌的美化也该提上日程了……“乡村振兴政策这么好,劲头越干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