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总工会改革探新路 机构做“减法”维权做“加法”
精简部门,整合资源,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快捷高效的办好工人们的事,这是重庆市总工会在群团改革中探索的新路子。现在,重庆市总工会已基本完成机关机构编制改革,内设机构由19个精简为13个,精简编制123名,同时,新设立职工权益维护中心,强化直接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功能,缩短和群众间的距离。
重庆作为中央群团改革重要试点之一,去年出台了群团改革试点方案,以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3家市级群团机关以及6个区县先行开展改革试点。
根据方案,重庆市总工会认真落实中央、重庆市委关于党的群团工作改革要求,并按照市委批准的《重庆市总工会机关机构编制方案》,着眼“明晰工作职责、转变职能方式、优化内设机构、建设精干队伍”,按照“小机关、大网络、强基础、全覆盖”的思路大刀阔斧推进机关机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职工群众实际需要,实现机关“减上补下”。
重庆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蒋扬福介绍,此次改革工会内设机构做了很大的“减法”总体减少6个,由19个精简为13个;精简编制123名,其中机关行政编制10名、产业工会事业编制10名、所属事业单位编制103名,同时精简7个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防止“人浮于事”、“线条过多”。同时,改革市总工会领导职数和构成,减少专职职数,增加挂职、兼职职数,增强代表性广泛性,防止“高大上”、“贵族化”。
“我们整合法律工作部、信访办、劳动保护部等部门相关职能职责,设立了职工权益维护中心。”将扬福说,在优化机构人员设置的同时,市总工会也逐渐调整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市总工会教育宣传、组织引导、团结动员、维权服务职工群众和新领域新阶层工会组织建设的职责,弱化为机关自身服务和组织承办具体活动的职责,新设立三个中心为机关内设机构,强化直接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功能,增强工会机关的开放性、群众化。
市总工会职工权益维护中心主任张少伟说,以前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在维权上要跑工会多个部门,现在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开始、运行直至结束,中心可以全负责。这样部门整合后,信息沟通更畅通,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将更高。(胡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