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三十六期
重庆云阳:以扶志“四大行动”激发贫困群众
主动脱贫内生动力
近年来,云阳县将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围绕扶志向、增智慧、正风俗、强氛围,大力实施精神扶贫“四大行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实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频共振、共同推进。
一、实施“思想教育”行动,激发群众脱贫新动力。 一是开展“学堂教育”,强化思想宣传 。 开办“中华文明讲堂”,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内容有机融入“中华文明讲堂”专题课程,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县级层面举办20余场次,各街道、部门举办活动达2400余场。 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本领 。各村(社)围绕扶贫政策、科普法律、创业就业、农业技术等群众需求开设“梦想课堂”,组建由党员干部、专业人员、致富能手等构成的师资队伍,不定期开展思想、文化、科技知识普及,引导贫困群众学好实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 三是开展文艺宣传,激发脱贫动力 。 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八大理念”大力实施精神扶贫工程的工作方案》,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贫困户家中,以“我脱贫我光荣”为主题,将医疗、教育、住房等扶贫政策相融合,创作成小品、快板词、三句半、情景剧等文艺作品,结合送文化下乡开展村社巡演100余场,提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精气神。
二、实施“示范引领”行动,树立精神扶贫新旗帜。 一是评选 “八好之星”,引导群众树立信心 。 围绕文明卫生、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等八个方面,以家庭为单元,按照民主评议、按星定级、张榜公示的步骤,每季度评选一次“八好之星”,每月评选村级、乡镇级、县级文明家庭,全县累计评选“八好之星”家庭2.9余万户,县级文明家庭8818户,乡镇级文明家庭27546户,村社级文明家庭54190户,在村民房前门楣处挂牌表彰,增强贫困群众荣誉感。 二是培育“身边榜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出台《关于广泛开展“立家训、重家教、传家风”活动的通知》,组织100余名县内文化人才、文艺骨干等入户采写各类榜样家庭(人物)的背后故事和治家理念,依托各级宣传思想文化中心橱窗、宣传栏等载体展示各类县级榜样家庭1800余户。帮助贫困户订立家训3.9万余条。
三、实施“警示教育”行动,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 一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条款约束” 。 指导和督促各镇街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已脱贫但不愿“摘帽”、脱贫不积极、不孝敬不奉养父母者、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等不良行为纳入其中,实施相应的惩戒。 二是设置“红黑榜”,实行“自我约束”。 对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如期脱贫的贫困家庭进行荣誉激励,在村(社区)建立红榜公开表彰。将“子女有赡养能力和可靠经济来源,却让父母无安全住房或生活困难的;已达脱贫条件却不愿脱贫;有劳动能力却不自力更生”等人和事以“黑榜”进行曝光警示。 三是开展移风易俗整治行动,实行“制度约束”。 印发《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红白喜事范畴、办席标准等,从制度上约束“大操大办”行为。坚持依法治理原则,采取突击检查、集中清查等方式,严厉打击利用“黄赌毒”、封建迷信等手段骗财害人的不法行为。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活动,通过帮扶干部走访入户,帮助农民打扫清洁,普及卫生健康常识,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理念。
四、实施“氛围提升”行动,凝聚脱贫攻坚新力量。 一是组织媒体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 。 在县级媒体开辟“自强不息战贫穷”“我的扶贫故事”专栏,开展《扶贫攻坚进行时》《砥砺奋进的五年》等系列报道,累计报道各类先进典型300余个。向重庆日报报送脱贫扶贫先进典型30多个,重庆日报刊发10多个典型人物故事。在县级媒体开办《脱贫攻坚》栏目,制作一批扶贫公益广告。累计发出扶贫新闻4000多条(含原创新闻)。 二是组织社会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 。 依托社区广场、T型广告牌等户外宣传载体,发布“决战三百天,摘掉贫困帽”等主题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32000余条(幅)。“八大理念”漫画墙在深度贫困镇和村实现全覆盖。利用各村(社区)村级广播不定时播放扶贫政策,确保政策享受不遗漏。 三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群众幸福感 。 围绕群众文化活动、健康保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生产互助等项目,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深入泥溪镇、162个贫困村以及19个深度贫困村开展扶贫志愿活动500余场次。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婚姻家庭、社保、养老保险等民生类法律法规宣传活动100余场次。组织文化志愿者送文艺演出200余场次,受益群众近5万人。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