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二十六期

17.05.2016  18:29

  

 

凝心聚力 创新而为 求真务实

  

 

石柱县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石柱县围绕“到2017年底,实现85个贫困村‘销号’、5.5万贫困人口越线,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摘帽”的总任务,锁定“2016年35个贫困村、2.5万人脱贫”目标,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将脱贫攻坚作为该县全局性中心工作来抓,把创新作为工作灵魂,用“细、实、严、准”贯穿精准扶贫各环节,2016年该县脱贫工作迈出新步伐、呈现新气象、实现新成效。

  一、在“深”字上下功夫,思想认识实现新高度

   一是宣传再动员。 召开高规格、大规模脱贫攻坚推进会,对未来两年脱贫攻坚目标进一步锁定、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 二是作风再整改。 扎实开展“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为主题的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增进干部职工与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到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脱贫。 三是素质再提升。 围绕中央、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习总书记系列扶贫开发理论等,分层次对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员等集中培训339人次;分四批次组织120余人次先后赴湖北恩施、潼南区、涪陵区等学习市内外先进经验,找差距、鼓干劲、提效率。

  二、在“准”字上下功夫,对象管理实现高精准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由38名县领导对各自包帮的乡镇进行督导,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分管领导带领驻村工作队包村,集中精力对贫困户进行再次精准核查。2016年新增贫困人口520户0.17万人;从今明两年预脱贫对象中甄别重点贫困户2104户0.71万人、一般贫困户8359户3.02万人。改“去年年底根据收入选脱贫对象”为“今年年初提前锁定预脱贫对象”,对今年预脱贫对象进行年初锁定、逐户造册。 二是精准掌握致贫原因。 组织开展进村入户“四调查、四找准、四问清”,逐户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其中因学致贫占31.8%,因病致贫占29.8%,因缺技术致贫占15.1%,因灾、缺资、缺地、缺劳力等其他原因致贫占23.3%。 三是因户精准施策。 严格落实“六个一批”政策,落实5735户脱贫户产业补助资金1297.2万元,对今年预脱贫户预付70%产业启动资金;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3638人,其中贫困人口1491人;开展扶贫培训2.19万人次,完成贫困劳动力输出7500人;出台县级医疗救助政策,对国家所有医疗救助政策后的自付部分,再分档按60—80%给予救助,实施贫困户救助6.2万人次、涉及金额1286.8万元;投入教育补助资金6505.7万元,救助贫困学生8.42万人次;调度低保结余资金1000万元,对部分生活困难贫困户实施临时救助。

  三、在“聚”字上下功夫,资源整合实现大效应

   一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 县级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加大在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农房保险等方面倾斜力度,解决贫困群众突出困难;设立专项扶贫资金5000万元,用于非贫困村贫困户到户补助。今年已落实县级专项资金1.15亿元。 二是全面整合行业资金。 围绕建八有、解八难标准,结合各贫困村实际,制定37个贫困村脱贫规划(2015年审定48个),规划总投资3.74亿元,村均投入1000万元以上。对建设任务按“基础设施建设类、产业扶持类、社会民生类”等分解至27个县级行业部门。 三是努力筹集社会扶贫资金。 先后4次与中核集团高层会谈,策划社会民生、扶贫开发示范区等44个深度扶贫项目。与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加强沟通衔接,今年已落实扶项目10个、资金416万元。编制山东省淄博市、江津区“十三五”对口帮扶规划,着重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策划援助项目,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难事。

  四、在“长”字上下功夫,脱贫增收实现可持续

   一是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一二三产业联动长效扶贫机制,引导农业、工业、商贸和旅游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入股、代种代养、社会化服务、资产收益带动等14种方式,使贫困对象与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如,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流转重点贫困户土地,并签订流转协议5年以上,土地租金不低于当地市场价格,每年转账支付流转费用;对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旅游食品、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的贫困户,由该县旅游局补助设备采购金额的15%,最高不超过5万元;商贸企业在今年实现85个贫困村电子商务点建设全覆盖,畅通贫困户农产品“最后1公里”。 二是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设立8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按1:10比例,年利率不高于5.85%发放扶贫贷款。与金融机构联合实施“扶贫欣农贷”“辣椒小企业之家”“农民合作社之家”等融资模式。实行县域内所有金融机构联系帮扶1-2个贫困村,贫困户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 三是完善扶贫搬迁机制。 在精准掌握贫困户现实住房条件的情况下,以自主建房和梯度转移为主,整合易地搬迁、D级危旧房改造、残疾人补助等政策,将符合搬、应该搬、有意愿搬的1004户3421人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户全部纳入搬迁计划,着力解决贫困户住房无保障问题。

  五、在“实”字上下功夫,责任落实实现全到位

   一是充实领导小组力量到位。 由县长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增加3名县领导为副组长,成员单位增加至30个。先后3次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二是落实包片包镇包村责任到位。 由县领导带队,所有县级部门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实行分片包干,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帮扶联系片区脱贫攻坚工作。 三是强化驻村工作队责任到位。 调整充实驻村工作队员,选派369名优秀干部到85个贫困村专抓脱贫。出台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强化职能职责,进一步规范学习制度、月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切实做到驻村队员每月三分之二以上工作时间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撤人。 四是强化企业和社会组织责任到位。 建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机制,强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共有171家企业、农民合作社与85个贫困村结对开展扶资金、扶产业、扶就业、扶信息“四扶”活动。

  六、在“真”字上下功夫,督查考核实现严要求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进行全面督导。 组建8个督导工作组,重点围绕“六个精准”落实情况、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等内容,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综合督导。目前,第一季度扶贫攻坚工作督查找出个性问题76条,收集意见建议23条;对发现的问题,由联系乡镇(街道)的县领导当面交办、限时整改。同时,对市级督查中找出的识别对象不准、帮扶措施不细、政策宣传不透等三个问题作为整改的重点内容,进行限时整改。 二是制定督查方案实行跟踪问效。 出台《扶贫攻坚工作监督检查方案》,抽派40名纪检干部,分组、分片区不定期对扶贫项目推进、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将减贫成效、驻村工作队管理等纳入扶贫开发考核内容,对乡镇(街道)、重点部门、一般部门考核权重分别提高到30%、20%、15%,实行半年中期评估。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