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五期
重庆忠县:构建“3+1”帮扶机制
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破解持续增收乏力难题
脱贫攻坚以来,忠县坚持把脱贫减贫工作挺在首位,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如期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完善长效机制三大任务,全面聚焦特定贫困群众,特别是针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和持续增收难题,创新建立“3+1”扶贫帮扶机制,全面深化精准到人到户政策措施,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构建兜底医疗救助机制
每年设立2500万元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专项兜底资金,构筑扶贫医疗救助保障线,目前已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87969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624.91万元。 一是商业保障线。 将已脱贫人口、未脱贫人口、精准识别新增纳入“精准脱贫保”范围进行医疗救助。每年投资近500万元为救助对象购买小额意外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疾病身故保险和贫困学生重大疾病保险。对意外伤害诊疗费用除去医保支付部分,限额5000元100%比例赔付;对因病住院发生的医保目录外自付医疗费用,按比例分段赔付每人每年最高赔付15万元;对因疾病身故的,给予1000元疾病身故保险金;对贫困家庭中年龄在3—22岁的在校学生,首次确诊患有恶性肿瘤、急性肾功能衰竭等15类重大疾病的,给予1万元保险赔付。截至2017年11月底,通过“精准脱贫保”医疗救助赔付601起、317.78万元。 二是应急保障线。 对因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住院治疗,在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报销、民政医疗救助和其他社会帮困救助资金后,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100%救助;城乡低保对象、民政建档特殊困难人员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超过3000元的,按照医疗自付费用的40%予以救助;建卡贫困人员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超过3000元的,按照医疗自付费用的30%予以救助;其他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超过20000元且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难以维持的家庭,按照自付费用的20%予以救助。应急医疗救助对象每人30000元封顶。 三是兜底保障线。 筛查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对象8555户26627人,配套建立管理数据库进行重点关注和动态监管,主要通过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专项兜底资金进行兜底救助。贫困对象在享受普惠医疗救助后,特病门诊超过1000元、住院费用超过2000元的,自付费用按90%予以兜底报销;住院个人支付费用超过5000元的,超额部分予以全额兜底。截至2017年底,兜底救助建卡贫困患者2025人次、700余万元。在县内各公立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结算窗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群众入院时不交住院押金、不缴预付款,在医疗机构内即可实现7类政策性救助和兜底性救助“一站式”结算。 四是源头保障线。 每年投入800万元引入华大基因公司,免费开展基因无创产前检测、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耳聋基因缺陷检测等项目检测,建立人口素质监测DNA数据档案,最大限度减少出生人口缺陷。2017年共计开展孕产妇无创基因项目筛查2208例,确诊高风险并终止妊娠21例;实施新生儿代谢性病检测2598例,确诊耳聋异常12例。
二、强化保障教育扶贫,构建全学段教育资助机制
每年设立2000万元教育扶贫资助基金,对贫困家庭学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等各学段以及高校毕业生差缺的就学费用进行全过程资助。 一是精准对象 “应助尽助”。 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外,将低保、孤儿、残疾贫困生、特困生以及毕业三年内的高校贫困毕业生一并纳入教育资助范围,“六类学生”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定期对学生资助情况进行核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校学生资助工作全程监测,实现教育扶贫资助零投诉、零上访、零差错。2017年来累计资助“六类学生”72.5万人次、资助金额1.71亿元;全学段资助建卡贫困户学生4.16万人次、3374.6万元。 二是全学段帮扶“不留空档” 。 在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学生保教费、生活费、保险费进行100%买单,学前教育建卡贫困生每年每人资助2160元;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阶段,实行免学费、免教材费、免住宿费“三免”政策,并给予每年每人3000元助学金;普通高校教育阶段,大学新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给予每年每人2000元生活费资助;将高校贫困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对其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助3年,延长还贷期限至毕业后3年,对毕业后按时还贷的返还本金20%,确保其顺利就业。 三是上调标准“轻松就读” 。 将特困寄宿生补助标准,从小学每年每人1000元调至2000元;初中每年每人1250元调至2500元。中职贫困学生助学金由国家标准每年每人2000元上调至3000元,对未享受国家助学金的非贫困中职学生,按照国家标准每年每人2000元给予补助,中职学生教育补助实现全覆盖;将本科(专科)和研究生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从国家标准每人8000元、12000元分别提高至16000元、20000元,共为529名建卡贫困户子女发放助学贷款439.4万元。
三、阻断断崖式返贫,构建意外灾害保底救助机制
创新“政府+保险”灾害救助防范保障机制,有效破解因意外灾害、伤害导致的致贫返贫难题。 一是参保对象不固定。 每年财政安排500万元,与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公司合作开发无固定对象意外伤害、灾害、死亡险种。将全县城乡居民纳入保险范围,对在忠县境内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的事件造成人员伤害、灾害和死亡的,由政府买单投保、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赔付进行救助。 二是灾害范围广覆盖。 制定《忠县灾害事故及意外伤害救助方案》《忠县城乡居民意外死亡保险救助暂行办法》,对因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交通、工伤事故,合法的无人组织、无责任人的群众性活动,溺水、火灾等事故,意外跌倒、坠物、中毒,被诊断、鉴定为精神病人的伤害行为等7类意外导致的伤害、灾害、死亡且无法获得补偿、赔偿的群众进行保险赔付。 三是保险赔付定底线。 对普通意外伤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属合作医疗范围内的费用、在扣除医保报销等费用后,余下部分按100%比例给付保险金。因意外灾害死亡的,每人给予不超过5万元限额保险赔付。截至2017年底,共受理意外伤害、死亡305件,赔付178.08万元。
四、探索“渔鱼兼授”新模式,构建普惠金融诚信贷机制
着眼破冰产业扶持资金投入不足难题,按照“政府引导、政银共管、精准到户、风险可控”原则,着力构建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新模式,积极化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匮乏问题。 一是银行出资金。 与农行、农商行、邮政银行合作开展“普惠金融诚信贷”,对有贷款需求、有脱贫意愿、有脱贫能力、有信用意识的贫困户产业发展,给予5万元以下、期限3年、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诚信金融贷款。 二是政府担风险。 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产业发展普惠金融诚信贷风险补偿金2800万元,对贫困户产业发展进行贷款贴息,对到期不能偿还贷款的贫困农户进行风险承担。摸底该县19567户贫困户,建立贫困户信贷需求信息数据库,筛选有贷款需求的农户4779户、资金21069万元入库。将金融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每月一次督查通报,对排名后5位的镇街主要负责人进行工作约谈。 三是产业有选择。 为拓展建卡贫困户经营性收入渠道,出台《2017-2020年产业到户扶贫项目指导意见》,围绕柑橘、生猪、笋竹、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产业,编制有市场、易操作、见效快的项目16个,通过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逐一发放到户,引导和指导贫困户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项目。 四是农户得实惠。 开通普惠金融诚信贷绿色通道,农户仅需一证一纸(身份证和申请书)即可办理贷款,截至目前,累计1673户贫困户通过普惠金融诚信贷获得贷款6756万元。在产业发展上,农户诚信贷款既可自主选择产业发展项目,也可捆绑投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合作社相关产业项目,以入股分红的方式获取稳定的贷款收益。如该县善广乡依托普惠金融贴息贷款政策,由县农行为贫困户提供3000—5万元为期1—3年的政府贴息贷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保险公司”五位一体合作养牛模式,23个贫困户共贷款65万元,养殖肉牛127头,每头牛毛利润可达4000余元。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