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六十三期
重庆黔江:探索建立“五分工作法”
推进扶贫小额贷款落地生根
扶贫小额贷款是面向农村贫困群众的特惠金融政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黔江区作为重庆市金融扶贫先行试点区县之一,于2016年5月启动扶贫小额贷款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五分工作机制”。经过半年实践,截至9月12日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759笔3003.34万元,涉及全部56个贫困村,其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4笔1094.64万元,确保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得动、贫困户贷得到、资金风险控得住,实现特惠金融政策真正惠及贫困户。
一、目标任务分级核定。根据贫困户贷款及产业发展需求,该区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500万元,以5000万元作为信用贷款额度和年度目标任务。由区政府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实施,明确合作双方权利义务,建立考核工作制度,分级分解目标任务到乡镇、村社区和各农村商业银行分理处,形成工作合力,有效解决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政府积极推动而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乡村层面不热心的问题。
二、政策业务分层夯实。结合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各个环节,分层次对区级部门管理人员、银行经办人员、基层干部和贫困户进行业务培训,使各级工作人员明确扶贫小额贷款的受益对象、使用范围、办理程序等。通过院坝会、典型示例宣讲等方式,广泛宣传扶贫小额贷款与其他商业贷款、过去到户贷款贴息政策相比较的好处,促进贫困户转变观念,引导贫困户运用金融政策脱贫致富。
三、贷款品种分类到户。坚持建卡贫困户信用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以贫困户需求为导向,分类支持资金精准到户,使贫困户“用得了、用得上、能共享”。如,根据贫困户的贷款需求(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建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及信用情况进行支持;对近两年发展蚕桑、烤烟、养殖等产业大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帮助做大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暂时没有产业的贫困户支持其将贷款委托市场前景看好风险可控的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企业按年度为贫困户支付不低于8%的保底分红。
四、贷款风险分别承担。把好三道关口,使针对贫困户的特惠金融行为既遵循市场规律,又有别于纯粹的商业贷款行为,确保扶贫小额资金可贷可控。 一是 风险基金关。由区级财政部门与农村商业银行签定《扶贫小额贷款合作协议》,银行为贫困户提供免担保、3年期、基准利率贷款,贷款发生损失由风险补偿金和银行按7:3比例分别承担风险损失,以降低贷款风险。 二是 贫困户信用关。在公开透明贫困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同时,把信贷信用作为贫困户政策宣讲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认识信贷信用的重要性。 三是 业务经办关。一方面进一步简化、规范信贷业务办理流程,另一方面由乡镇和村社区干部、银行工作人员对使用信贷资金的贫困户进行点对点的帮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
五、督查考核分线逗硬。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从工作启动以来,有力有序分步推进小额贷款工作,做到半个月消灭“空白”乡镇,一个月销灭“空白”村社区,两个月消灭“空白”组。每月召开一次金融扶贫专题会,听取乡镇党政负责人和承贷银行工作进展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每月进行督查排名,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到乡镇、银行各分理处。区扶贫办对工作推进较快、效果明显的乡镇,在产业扶贫项目上给予优先安排,工作经费给予倾斜支持;承贷银行将目标任务与绩效考核挂钩到分理处负责人,按照发放贷款笔数和额度对分理处给予工作经费补助。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