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四十七期
重庆市巫山县实施精准医疗扶贫
化解因病致贫难题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巫山县大力推进精准医疗扶贫,在该县龙溪镇开展医疗健康扶贫试点,通过帮扶部门捐资救助和医务工作者义务诊疗“双管齐下”,实施免费治疗,多名贫困患者逐步康复,做法得到当地群众普遍好评,有效阻断脱贫摘帽“拦路虎”。今年初,巫山县按照“12345”总体思路(启动实施“千名医务人员‘一帮一’救助贫困家庭患者”攻坚行动;重点盯住影响生产“两类人员”;按照“集中初筛复查、分批次入院治疗、全程跟踪服务”三个步骤;采取“四个一点”治疗费用结算模式;达到五个“全覆盖”),努力实现“治愈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社会反响良好。
一、确定对象“准中找准”
(一)锁定对象。精准医疗救助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家庭主要劳动力患者,和家庭成员中直接影响主要劳动力就业的患者两类人群。按“乡镇初筛—县级复查—开展治疗”流程,确定第一轮救助对象808人。
(二)锁定病种。原则上为直接影响劳动力的可治愈、可好转的疾病。一是急危重症类,包括急腹症、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肺功能衰竭、高血压脑出血、重症肺炎等;二是外科手术类,包括白内障、结石症、骨折、重度创伤、动静脉血管栓塞、各类疝、各类癌症或肿瘤的早中期等;三是妇产科类,包括急难产、宫颈癌早中期、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外孕破裂出血、妊娠合并子痫等;四是慢性疾病类,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椎体退行性改变、慢支炎肺气肿、矽肺早期等;五是精神疾病类,包括精神分裂症、忧郁症、重度失眠等。
二、强化措施“力上加力”
(一)村卫生室全覆盖。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标准化贫困村卫生室101个,今年10月底前全部建成使用,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同步配备健康一体机等基本医疗设备,统一标识标牌,配齐配强乡村医生。
(二)体检筛查全覆盖。组建6个医疗救助专家组,组织乡镇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对15517名建卡贫困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常规体检和疾病筛查,做到逐村逐户逐人逐病核查。
(三)巡回义诊全覆盖。组织学科医疗专家进驻120个贫困村开展巡回义诊23085人次,发放宣传袋7000个、宣传资料2.1万份,积极普及健康知识。
(四)签约服务全覆盖。制定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规范,乡村医生签约建当立卡贫困户4569户,贫困村签约率100%;制定医疗救助“一帮一”规程,落实帮扶医生,签订帮扶协议,负责健康指导、治疗联系、跟踪随访。
(五)药品发放全覆盖。为提高贫困地区卫生防疫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免费提供饮用水消毒片、肠道杀虫剂、常用非处方药品和避孕药具等药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让群众“少得病”。
三、帮扶措施“精益求精”
(一)经费上“足”。建立精准医疗健康救助绿色通道,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建卡贫困户商业补充大病保险、扶贫基金会贫困户大病救助“五大惠民政策”。实行免挂号费、120急诊费、诊疗费自付部分、药事服务费自付部分、床位费自付部分“医院五免”。财政给予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预算,按50个病种对患者自付部分实行限额药费减免补助,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对患者负担较重的特殊疾病再予以适当救助。
(二)诊治上“精”。建立贫困患者医疗救助台账,根据病种、病情逐一制定诊疗方案,实行“一人一方”分类救治。能够一次性治愈的,集中力量进行治疗;需要维持治疗的,进行长期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健康管理的,由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配合实施。目前,808名救助对象分别安排在县级医院住院治疗494名、县级门诊治疗155名、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78名、乡镇门诊治疗81名。
(三)服务上“好”。一是组织好。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救助对象到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治疗,免费提供来往交通工具。二是评价好。抽调医疗专家、业务骨干参与医疗救治全过程,将帮扶救治工作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确保医疗服务优质安全,医疗救助工作实现零投诉。三是效果好。严格实行工作日报告、周通报和督导检查,强化跟踪问效。治疗费用实行专款专账,适时结算。截至7月中旬,救治出院患者医疗总费用为244.9万元,人均自付为132元,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看不起病”问题。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