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三尊“怄佛”的传说
在涞滩二佛寺下殿中,面对二佛并排站着三尊6尺多高的佛像。与其他佛像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不同,他们神情生动,各摆出一副烦恼神色,令人不禁想一探究竟。
三尊“怄佛”以貌传神,使人们感到清风扑面。
在涞滩二佛寺下殿中,面对二佛并排站着三尊6尺多高的佛像。左边,是个肥头大耳的挺肚罗汉。他敞开衣服,两手叉腰,左肩膀上挂着一个包袱,木杵杵、气粗粗地站在那里。中间是个瘦筋巴骨的老和尚,他身上穿件烂纳伦,怀里抱根杵路的竹棒,愁眉苦眼地拱起双手,像是在作揖。右边是一位年轻的尼姑,她乜起两眼,把手重叠着放在身前,一幅既不满意、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三个佛像,三幅神态,其中也各有缘由。尼姑担心修二佛寺要拆她的白衣庵,占她的地盘,自己今后没有去处。她心想自己是小庙的尼姑,总不可能住到全是和尚的大庙中去,因此有苦说不出,只好自己独自怄气。而胖和尚和瘦和尚怄气的原因则不同,说起来更加有趣。
传说,一天夜晚,华蓥山庙里的长老把他俩叫去说:“你二人随我修行以来,非常勤奋,办事也很认真,涞滩场二佛寺已修建完工了,明天就是开光大典。按资格,你二人都可去当住持。但住持只能一个,谁去谁不去,我也很难决定。好在我们三人都要去朝拜如来,你二人今夜子时动身,明朝辰时前赶到。但不能同走一条路。我准时在二佛寺等你们。谁先到,谁就做二佛寺的住持。”
回到禅房后,瘦和尚想,自己年老多病,若按规定时间动身,就不能按时到,因此提前动身了。胖和尚照规定时间起身,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亮后,才翻完最后一道山岩。他站在岩口,朝山下河边的码头一看,头一趟渡船已到河中间了,如果等第二渡就来不及了。他心想这样不行,于是一伸脚,呼地一下就跨到河里的渡船上。落到船上时,因用力过大,船左右摇动。船上的人以为船要翻了,吓得直叫。见众人叫的叫,骂的骂,胖和尚忙把脚向上一提,呼地一下,又跨到河对岸去,差点把船蹬翻,吓得船上的人又是哇哇直叫。
胖和尚上了坡,就急忙往二佛寺跑。刚到山门口,瘦和尚也到了。他二人你推我,我推你,都想抢先进庙去,一直争到师父面前,还是没有输赢,只好同时拜见。
然而开光大典后,师傅只字未提谁当住持的事。
回到华蓥山庙,长老把二人叫去说:“出家人应遵守清规戒律,慈悲为本。你二人在去二佛寺时,一、起程不按规定时辰;二、过河不顾庶民性命;三、进殿争先恐后。这个样子,能作二佛寺的住持吗?还是继续修行吧!”
师傅一说,他二人才明白未当住持的原因。从此以后,胖和尚就与过去不同了。别人问他,你怎么不管事了?他说:“我一日三餐醉,酒醉解千愁,管他冬夏与春秋”。瘦和尚呢?表面上看来,还是与过去一样没变,其实心里很不舒服。他经常在念经、作法时,默默想着当二佛寺住持的事,别人不知他每天想些什么,但如来佛却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尽管一直都在超渡他,他却始终不知悔改。
一次,瘦和尚念经作法时,不但在如来面前想那些事,还三番五次求如来为他消灾降福。为了让他的头脑清醒些,如来佛用法指在他额头上点了一下,他的额头上立即就起了鹅蛋那么大的包。这个故事,被后来培修二佛寺的匠人知道了,就在如来面前给他们每人塑了个像。因每个人都在怄气,就成了三尊“怄佛”。
其实这三尊造像不是别人,正是佛教中的三位高僧,即达摩、须菩提、弥勒。他们并不是不高兴,而是他们正专心聆听佛祖讲经说法,所呈现的不同表情。
这三尊佛像采用了写实的手法,以貌传神,以形达意,充分刻划了三尊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工匠们虽然塑造的是佛,却又赋予了他们人的感情,这与其他佛教造像中,将佛塑为不可接近,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不同,使人们似乎感到一缕清风扑面,带来了生命的气息,不失为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原标题:三尊“怄佛”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