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两宋、元及明朝时期,重庆市域分属哪里?
重庆历史悠久,古为巴国地,历史上曾称江州、巴郡、楚州、巴州、渝州、恭州等,南宋时升为重庆府,自此始称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此简称“渝”。
重庆市域自古为巴蜀之地,两宋时属川峡四路之夔州路所辖。南宋后期,宋蒙双方围绕四川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争夺,蒙古大汗蒙哥就于今重庆合川钓鱼城被射死。元朝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今重庆市域元朝时为四川行省所辖,而自元朝始汉中改属陕西。明朝时期,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有今四川大部、重庆、贵州及云南各一部,所辖府、州众多,其中今重庆除潼南隶属于潼川府外,其余部分分属重庆府、夔州府,府治分别为巴县、奉节县。
“川峡四路”是两宋时期今四川、重庆一带所设的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等四个路,这四个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这也是四川之名的由来。“路”为北宋时改唐朝“道”所置,与唐朝道仅为监察区域不同,两宋时期的“路”具有行政区的特征,为两宋时的一级行政区,相对于现在的省,简单地说:今四川、重庆等地两宋时期分为了四个“省”,这四个“省”合称为“四川”,元朝建立后合并这四个“省”设立了四川省。
夔州路为“川峡四路”之一,辖区为川东等地,大致为今重庆市大部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其中南宋时辖有三府、八州、三军、一监。元朝建立后设四川行省,夔州路为四川行省所辖二级行政区。重庆府为南宋时期由恭州升级而来,隶属于夔州路,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升重庆府为重庆路,重庆路所辖为今重庆市中西部,今重庆北部属夔州路,东南部则分属绍庆路、怀德府、石柱军民宣抚司等。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灭明玉珍后改夔州路、重庆路为夔州府、重庆府,后夔州府曾降为散州隶属于重庆府,又升为直隶州,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又升为府,自此直至清末夔州、重庆府并置。
到明末,夔州府辖有奉节、巫山、大昌、大宁、云阳、万县、开县、梁山、新宁、建始及达州(领本辖及东乡、太平二县),府治为奉节县,地域大致为今重庆北部、四川达州及湖北建始等地。重庆府辖有巴县、江津、璧山、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安居、黔江、大足及合州(领本辖及铜梁、定远两县)、涪州(领本辖及武隆、彭水两县)、忠州(领本辖及酆都、垫江两县),共三州十七县,府治为巴县。
原标题:两宋、元及明朝时期,重庆市域分属哪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