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丨失踪的夜雨寺 竟然和巫山神女有关

16.05.2020  13:52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夜雨寄北》是唐朝大诗人李商隐从巴州去往梓州上任的途中,借宿在重庆佛图关时,写给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浮雕,摄于重庆佛图关公园内

当时李商隐一个人身处异乡,身边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夜里黑漆漆的,只有淋淋的秋雨和满池子的秋水,让他倍感孤独。

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里的夜雨,不了解重庆历史的朋友 ,特别是不了解佛图关历史的朋友,一定以为诗中的“夜雨”只是夜晚的雨。

然而,并不是这样。

这里的“夜雨”不仅仅是夜里的雨,还和曾经名噪一时的寺庙有关。

这座寺庙就是“夜雨寺”。

严格的说起来,李商隐写《夜雨寄北》的时候,还没有夜雨寺,那为什么又和夜雨寺扯上关系了呢。

这就要说到一块石头了。

它就是“夜雨石”。

夜雨寺”名字就来源于这块石头。

古巴渝十二景中,其中就有“佛图夜雨”一景。

△李商隐像

第一、夜雨石是何物?

清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前往佛图关视察工作,见到夜雨石后,惊叹连连,当场写下了一首诗:

何处花菲雨,石灵露自生。谁曾收玉液,我欲叩精英。江鼓云根动,山含夜气清。悬岩犹润竹,风动碎琼声。

王尔鉴在重庆写下了大量的诗篇,为后人了解老重庆提供了许多材料。

这个王尔鉴可不简单,你别以他只是个巴县知县,其实大有来头。

王尔鉴(1703~1766),字熊峰,河南卢氏人,清雍正八年进士。初时,官居山东济宁州知州。乾隆十六年,被朝廷降职,降补为巴县知县。

他在重庆不仅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巴县志》也是在他的主持下编撰完成的。

△巴县志

不扯远了,还是说回到夜雨石吧。

这块夜雨石,状如竹笋,白天和别的石头无异,但每天早晨,人们发现这块石头总是湿漉漉的,上面还有露珠滚落下来,就像是夜里下过一场雨似的,无论多么干旱的天气都是如此。

更神奇的是,石头下方有一个小坑,坑里总有慢慢的一坑水,刚才够这里百姓的生活需求。

关于“夜雨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几个月不下雨,浮图关又位于山顶上,没有水源,关上的人们需要到远的地方去打水,或者下到山脚的长江或嘉陵江去挑水。

为了让老天下雨,百姓们天天跑到山上去祈祷。

有一天,巫山神女前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会,路过佛图关上空时,见一股怨气冲天,掐指一算,原来是有旱魃受命在此作怪。

△巫山神女

神女不能违了天意,但又不忍看百姓受苦,于是化着一个村妇,挎着个篮子就来到了佛图关上。

她来到一户人家,说自己口渴了,讨口水喝,女主人很好客,拿出家里仅有的半碗水给了神女,连说对不起,家里就只剩这一半碗了。

神女喝了一口之后,一口水喷到路边的大石头上,然后就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早上,女主人出屋,见路边石头上湿漉漉的,就像是昨晚下过雨一样。

可晚晚并没有下过雨,她很好奇,就走近查看,这才发现石头下面多了一坑水。

从此之后,关上百姓再也没为缺水发愁过。

因为这石头总是在夜里出水,所以大家就给取了个名,叫“夜雨石”。

△雨中的佛图关

第二、夜雨寺

神女赐下夜雨石的事,很快在人们的口中传开了,大家争先跑到这里来朝拜、烧香祭祀。

后来有人出头,组织大家捐钱捐物,在夜雨石上盖了一间庙,取名为“夜雨寺”(重庆合川也有一座夜雨寺),寺庙内供奉有“夜雨神像”。

巴县知县王尔鉴在参观完了夜雨寺拍,亲自将“佛图夜雨”定为“巴渝十二景”之一。

那么这“夜雨寺”到底建于何时?

其实,关于“夜雨寺”,也有一种传说,说是宋朝末年,张珏守重庆,元朝大军来攻,元军大将耶连答儿认为,山上缺水,只要将其围住,自然不攻自破。

于是将佛图关围得水泄不通。

△佛图关石刻

佛图在山顶上,山上的水根本不够几千守军吃喝。

元军一围就是十多天,守军眼看就要坚持不下去了,这天夜里,有神女施法,在佛图关上空降下了一场大雨,而且这雨只在佛图关雨,山下的元军阵地,一颗雨都没下。

因为这一场雨,元军大败而回,

重庆人民为了感谢神女夜里送水,于是修了一府寺庙,取名为“夜雨寺。

但《重庆文物总目》一书却有另一种说法。

据《重庆文物总目》记载:“夜雨寺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坐北朝南,悬山式屋顶。中为抬梁式结构,两旁为穿斗式结构。面阔五间19.2米,进深四间, 通高5.85米,基高0.8米,门前有垂带式踏道6级。

两者相差了几百年,但从乾隆年间的王尔鉴所记,可以看出寺庙的修建时间应该早于乾隆年间。

重庆文物总目》中的记载似乎不准确。

这么说起来,李商隐写《夜雨寄北》时,和夜雨寺建立时相差了几百年,但“夜雨石”肯定是很早就有的,李商隐到了浮图关,必定要去参观一番。

△佛图关公园内的指示牌

第三、夜雨寺去哪里了?

那么,如此有名的“夜雨寺”,为何后来消失了呢?

这里也有一个传说,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确有文字记载。

明季一守寺僧人,疑石下有至宝,凿坏无存矣。

说是在明朝时有一个游僧,一路游历来到了佛图关,借住在夜雨寺。

可这个和尚不是好人,他见夜雨石那么神奇,猜测下面一定有宝贝。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用锤子砸碎了那块石头,又在石头下挖地三尺。

然而下面什么都没有。

经他这么一搞,不但石头毁了,石头下也不再出水了。

和尚知道闯祸了,当夜就逃之夭夭。

从那之后,佛图关上一连干旱了好几年。

从那之后,夜雨寺的香火慢慢就断了,寺庙也破败了。

王尔鉴曾撰文说: 然故老言,明季守土者疑其下异宝,凿坏无存矣,噫!

△佛图关

夜雨寺虽然破败了,又历经数次战火,特别是军阀混战时期,更是毁得严重,但大部分建筑仍在,一直到抗战时期,主建筑都还在。

当时国民党当局还在这里举办过军官训练团。

因为训练团的学员们乱搞,大家就编了一句随口溜:“浮图关训练糊涂官(佛图关也指浮图关)。“

委员长听说后非常恼火,当场就下令将佛图关改为了“复兴关“,解放后才又改回了原名。

那么,夜雨寺最后是毁于谁手呢?

我们先来看看夜雨寺在现在的什么位置。

重庆文物总目》是这么说的: 位置在佛图关东门--迎庆门内(原114中学内)。 这座以“夜雨”作为寺名,供奉“夜雨神像”的寺庙,早在200年前就被定为“巴渝五景”,极负盛名。

而寺庙最后的一部分建筑,在2009年5月,为修建渝中区职教中心的实习操作楼,夜雨寺被彻底毁掉,取而代之的是4层高的钢筋混泥土大楼。

△渝中区职教中心大门

当时就有人指出,“这举令人痛心,令人愤慨,是对重庆文化底蕴的摧毁,应当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07年时,重庆市本来打算将夜雨寺重建在鹅岭公园内,但夜雨寺的产权属于渝中职教中心,双方协商未果,只能作罢。

第四、夜雨石的科学依据

如今前去佛图关公园游览,站在最高处的悬崖下,抬头上看,可见悬崖上滴水成珠,无论晴天下雨,天天如此。

佛图关最高处,为现在重庆大坪医院的后山,那里耸立着一座电视塔,老远都能看得见。

那个地方,在山的最高处,按理不应该有水浸出来,可神奇的是,那里的水就没停止过,悬崖下长满了芭蕉树,全是上面滴来的水养活的。

笔者大胆猜测,当年和尚搞坏了夜雨石,下面不再出水,那股地下水一定是从地下的石峰中流到悬崖上了。

△电视塔下的芭蕉树

为何夜雨石一天夜里就湿漉漉的呢?

实际上,这都是地重庆地处的位置造成的。

由于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属于内陆盆地的地理位置,导致大部分时候都是绵绵阴雨天,于是造就了“巴山夜雨“的美景。

不但佛图关上夜雨寺有此景,不远处的华岩寺也有类似的美景,“华岩八景”中就有“疏林夜雨”一景。

△华岩寺

道坚法师就写有华岩八景诗,其中一首为《疏林夜雨》:

且随猿鹤寄烟霞,

记取疏林夜雨斜;

待老山中无世故,

一笼修竹即吾家。

如今的夜雨寺,并没有完全消失,最近一次文物普查中,夜雨寺并没有消号,仍在重庆的文物保护名单中。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佛图关仔细探寻,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哟。

原标题:寻找失踪的重庆夜雨寺 大诗人李商隐曾在此作《夜雨寄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