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丨观音桥的“桥”在哪里?
今天的观音桥,或者说观音桥商圈,是与解放碑比肩的繁华之地,成为重庆城的重要商业街区之一。
一个到处都是洋文招牌的大厦、楼宇,如此繁华热闹、摩登时尚的商业街区,为何却有观音桥这个本土地名?
其实在一二十年前,观音桥也不咋的。再早点,在嘉陵江大桥通车以后,也不过是城乡结合部,十字路口四边有那么百十米的街道而已,周边都是菜地。
至于这观音桥的由来,说起来也简单。有人在一座石壁上打了一座不大的观音庙,又在庙旁的小河沟上,建有一小石桥,因名观音桥。这是在书上说的,是清朝的康熙年间的事,怎么说也有三百年历史了。
可这观音庙是哪个修的?这桥又是哪个修的,书上没说。不过民间曾经有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家湖广移民到了这里,修建这观音桥的事。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带兵打下了北京,推翻了明王朝。与此同时,张献忠也攻占重庆、四川,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国政权。明将吴三桂勾结满清,引兵入关,镇压农民起义军,导至农民起义军的最终失败,满清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清朝。
这连年的战乱,使得国内各地灾难连连,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四川,多年的战争与杀戮,使重庆、四川一带十室九空,路断人稀。(据《巴县志.户口》载:“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编审,人丁一万五千六百三十八,合之盛世,滋生户口八百九十八,丁数亦不及二万也。虽经张献忠之乱,民靡有遗,然历康熙至乾隆三朝之休养生息,为数当不止此。”经过康、雍、乾三朝近百年的繁衍,巴县(包括县城即今渝中区)的人口也不过两万人丁,加上没有统计到的,也不过数万之众。
清朝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急需恢复社会生产。要恢复生产,就得有大批的劳动力。因此一面调整税赋,一面制定政策,鼓励江南湖广一带向四川移民,允许移民以圈地插占为业。也就是说,只要是无主之地,你可以圈下来,在周围打几根木桩为凭。然后到官府报告一声,办一纸契书,这片地就算是你的了。这以后的大规模移民,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
观音桥这一带当时属巴县,也是路断人稀,行走十数里也不见人户。以前的田土早已是荆棘野草丛生,一片荒芜。
这天,一群背包挑担的移民走到了这个地方,停了下来。领头的是一个老者,姓关,这一群人都是他的家人。
关老头看了看这地方,觉得很好。小土坡下,一条小溪流入嘉陵江,小溪两岸,湾湾里,塝塝上,都是田土。田土早已没有人耕种,长满了野蒿草,但依然看得见条条田坎。
小土坡半坡上弯进去一个马蹄形的大湾,有一片房屋废墟,周围是茂密的竹林和松树、柏树。
关老头决定就在这里落脚,一家人开始修复垮塌的房屋,准备复耕田土。男人们砍树修房,女人们放火烧荒。没过几天,这家终于安顿下来。
看着儿女们在田间劳作,关老头这才有时间仔细打量这新家园。这院子坐北朝南,对着嘉陵江。院子里有桃、李等果树。门前是一条野草掩隐的石板路,通往坡下小溪。顺着石板路走下去,到了小溪边,路断了,溪上没有桥。是本来就没有桥,还是桥遭洪水冲走,不得而知。小溪对面的石壁上,打得有一座土地庙。路这边的石壁上,也有一座庙,却没有完工,只是在石壁上打出了一个方形的洞,洞口上方已经打好了屋檐。洞内下方打了一个座子,刻有一些细线条花纹,没有打出来,仿佛描的是莲座。莲座上方也有一尊神像的雏形,是啥子神还看不出来。这洞同土地庙比起来,要大得多。关老头心想,这怕是个观音庙哟,观音菩萨还没雕,雕的人却不晓得到哪点去了。唉,等以后空了,我来接到把这观音庙修好。
一晃两年过去了,关老头一家在这开垦数十亩水田坡土,这两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院子修了几间茅屋,院坝也收拾出来,显得很有条理。小溪上也用树木搭了一座桥,到小溪对岸,或开荒、或到江边打鱼都方便了。
秋后农闲下来,关老头想起了修观音庙的事。他学过木匠、石匠,说干就干,拿起工具就开干。腊月末,要过年了观音菩萨像这时也雕成了。关老头给观音菩萨挂了红,烧了香,求观音菩萨保佑。
又过了几年,这路上有了行人,移民渐渐多了起来。关老头的院子里又增建了几间瓦房,小溪对面的田土也复垦出了一大片。这天,一场大雨引发的洪水,把小桥冲走了。关老头一边叫儿女们砍树搭桥,一边思量着修一座石桥。修桥修路是做善事,一家人都同意。于是,一家人利用农闲时间开塘口、打石料,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一座三丈长一丈宽的石拱桥修好了。
移民越来越多,有的移民在附近开始圈地插占。关老头这才想起,官府有插占为业的告示,来了这么多年了,如果不去领取官府契书,以后与人在田地上发生纠纷,就没有凭证。于是过河进城,找到巴县衙门,禀报事情经过。巴县知县问了事情由来,叫师爷写田地契书。最后问道,你那个地方叫什么,得有个地名才好确认。关老头想,以前那地方叫什么名字我不晓得,只能现取一个名字。取什么呢?自已姓关,住的院子又在一个湾湾里头,不如叫关家湾?不好,以前在湖广的老家就叫关家湾。自已修了一座观音庙,叫观音庙?观音庙到处都有,不好。对了,自已在观音庙旁边还修了一座石拱桥,没有名字,不如就取个桥名来当地名。观音庙旁有座桥,心中一动,就回答说,那地方叫观音桥。
知县见师爷写好官契,盖上大印,将官契交给关老头。又叫师爷写出告示,让关老头拿回去张贴。
关老头回家后把告示贴在路边石壁上,觉得这一张纸,一阵风一场雨就弄没得了。于是收好告示,把告示内容刻在观音庙旁边的石壁壁上。又在桥头立了一块碑,碑上刻了“观音桥”三个字。
此后,这地方有了名字,叫观音桥。慢慢地,关老头周围的邻居多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居民聚落的小街,观音桥这名字也流传到了如今。
观音桥这座桥在哪点?不晓得!不过,以前曾听观音桥的老人们说起过。有老人说,一处在公交车保养场门外口口(今北城天街口口)哪点,离江北公寓不远。没有公路前,小河沟有一座小石桥,过了桥,往进城方向是一段石梯坎,坎上有一根大黄葛树。90年代,这里还有一段数十米长的老街。又有老人说,观音桥在东方红水库(在今嘉陵公园、家乐福一带,)以前是一条溪沟,五十年代建了座小型水库。建水库时,把小石桥拆了,石料用于建坝,没入水中。是与不是,得方家来说。
原标题:观音桥的“桥”在哪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