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丨钓鱼城最后守将:郭沫若骂贰臣 后人感其仁义
日前,重庆时报记者从合川方面了解到,钓鱼城遗址申遗工作目前已完成申遗文本、保护办法、保护管理规划三大申遗法定要件,并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了申遗正式申请。这意味着钓鱼城有望继大足石刻后,有望成为重庆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
钓鱼城在宋蒙战争中,苦撑36年,击毙大汗蒙哥的故事早已被人传颂数世纪。但最后一任守将王立,却始终“千秋功过,是非不一!”矛盾之处就在于,他固然以开城投降的方式,保存了军民不被蒙古军屠戮,却因为最终没有杀身成仁,终生带上道义枷锁。
这导致了,后世对王立的评价,无法如文天祥、陆秀夫、张珏、王世昌、上官夔等南宋同僚一样高大上。后面这些人,要么不屈求死,要么战死疆场。
王立所为究竟是否正确?这是一个开放式命题。在1277年这个南宋风雨如晦的年代,谢太后和宋恭宗出城已在1年前出降临安,襄樊等重镇早已丢失,就连张珏也在重庆兵败身亡。钓鱼城早晚必被攻破,从现实意义上来说,看不到任何翻盘希望,被屠城是迟早的事。而保住百姓生命,放到现代是件很有人情意味的事。
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他的前任王坚遇到过,他的上级文天祥、陆秀夫遇到过、同僚张珏、上官夔遇到过,他的前辈张巡遇到过,他的后辈袁崇焕、孙承宗也遇到过。但他没有如上述人等那样坚守理信念。
明清两代合州知府,在对待王立的问题上,都是一分为二。有的让他入祠堂,认为“宁屈一己”,有人干脆让他滚出祠堂。再往后一些,郭沫若先生是最坚定的唾弃王立者,他咏钓鱼台的诗末两句“贰臣妖妇同祠宇,遗恨分明未可平”,简直是发自肺腑对王立的控诉。
严格来说,王立和后来大凌河叛清的祖大寿、天京陷落后给曾国藩写自白书的李秀成,是一个档次。晚节不保和信念的动摇,让他们始终无法成为后世榜样。但王立、祖大寿、李秀成至少在投降前,都是英雄。祖大寿率关宁铁骑对抗满清数十年,李秀成则撑起了太平天国最后的大旗。
历史有时候也很奇怪,是否忠于职守就必须杀身成仁,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问题。以抗战时期为例,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指挥国民革命军第10军面对6倍于己的日军重兵围攻,坚持防守47日投降,结果逃回重庆后反而受到热烈欢迎。常德保卫战中,余程万率部8000守卫抵挡日军116师团30000精兵12天,部下仅剩五六十人弹尽粮绝率部突围(没有投降),结果被送交军法处审判差点被杀。
一句话,有时候在中国不怕你犯错误,只怕你犯错误的时间不对!
原标题:钓鱼城最后守将的开放式命题:郭沫若痛骂其为贰臣,也有后人感其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