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他是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的缔造者

23.05.2020  11:00

,字义夫,号樵隐

南宋名将,民族英雄。

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

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的缔造者。

投笔从戎

余玠幼时家贫,曾在白鹿洞书院和太学上舍读书。当时蒙古入侵,南宋半壁江山岌岌可危,余玠耳濡目染,极感痛心,报国之志常常溢于言表。

青年即到淮东毛遂自荐,向淮东制置使赵葵表达了自己志向。赵葵是一个胸怀远大、屡建奇功而又求贤若渴的名将,深为余玠感动,留他在幕府中,让其管理军垦、后勤和修城挖战壕等工作,不久就被提升为进义副尉,后又升为将作监主簿。

1235年蒙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1236年2月,蒙军侵入蕲、黄、广等地。余玠应蕲州守臣征召,协助组织军民守城,配合南宋援兵击退蒙古军。

1237年10月,余玠在赵葵领导下率部应援安丰军守将,击溃蒙军。次年,朝廷论功行赏,余玠被任命为知招信军兼淮东制置司参议官,进工部郎官。

1238年9月,蒙古进攻滁州,余玠率精兵应援,大获全胜。1239年余玠又率军远袭开封、河阴一带的蒙古军,全师而还。1241年秋,察罕再出兵安丰军,余玠率舟师进击,激战四十余日,使蒙古军溃退,凭军功拜大理少卿,升淮东制置副使。

主政四川

1241年底,蒙古大汗窝阔台死去,内部纷争不断,南宋得以暂时休整和调整防御部署。宋理宗赵昀命在淮东屡立战功的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

此时,成都、泸州、遂宁等重镇被攻破,仅重庆一带未陷敌手,余玠临危受命,仍满怀信心地表示:“愿假十年,手挈四蜀之地,还之朝廷。

余玠在重庆设制置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他除了全力加强四川防务,还设招贤馆广纳有识之士。播州冉琎、冉璞兄弟俩有文武才干,隐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冉氏兄弟闻余贤能,相邀商量出山事宜,于1243年前往重庆,受到余玠的热情接待。冉氏兄弟指出:“保卫西蜀之计,在于迁合州城到钓鱼山上。蜀最为险要之地,莫如钓鱼山,若迁移诸郡治所来这里,囤积粮草死守,远胜于十万军队的作用,这样巴蜀就不难守住了。

余玠决定在钓鱼山继续筑城,以此作为保卫重庆的屏障,并请冉氏兄弟负责合州事宜及通判州事,全权负起迁城的重任,并且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钓鱼城内。钓鱼城的修筑,奠定了以弹丸之地抗击蒙军三十六年的大业。

此外,余玠还沿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沱江等江岸筑二十余城。迁州县治所和百姓于其中,聚兵屯粮,在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以及交通要道上筑城结寨,构成一套以重庆为指挥调度中心,以钓鱼城和嘉定城等为防御重点的战略防御体系,稳定了四川的局势。在四川(包括今天的重庆),抗蒙共有八个主战场,金堂云顶城、蓬安运山城、苍溪大获城、通江得汉城、奉节白帝城、合川钓鱼城、剑阁苦竹城、青居淳佑城,号称“防蒙八柱”。

军事要塞建好后,余玠紧缩战线,将守军收缩到合州-重庆-泸州-嘉定弧形防线的外圈,以青居堡和大获城作为前哨,监视已陷落在蒙古军手中的利州、兴元府和秦陇山区,做出随时出击的姿态。以金堂的云顶山作为桥头堡,云顶山下不远,就是涪江上著名的箭滩渡口,以此渡口阻挡蒙古铁骑对成都的进攻。

余玠重视恢复和发展四川经济,派军队到成都平原屯田;实行轻徭薄赋、通商宽民的政策,使巴蜀经济逐步做到自给自足。余玠治理四川八年,在与蒙古军对峙下实现四川的大治,“敌不敢近边,岁则大稔”。四川居然还能向南宋朝廷输送大量赋税,减轻了东线和中线的财政负担和军事压力。

余玠在建设山城防御体系的同时,大力抗击蒙军的侵扰。1247年在泸定痛击蒙古军,并生擒蒙将秃懑。1250年率军与蒙军战于兴元、文州一带,击败蒙军元帅王进,切断兴元与大散关外的联系。1252年蒙军经成都攻至嘉定,率四川宋军主力驰援,击退蒙古军。

余玠受任于南宋危难之际,竭力经营巴蜀,为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河山做出了杰出贡献。

愤懑而终

余玠虽然抗击蒙军获胜,但宰相谢方叔却设法迫害余玠。据《宋史·余玠传》记载,余玠与统制姚世安不和,姚世安则以谢方叔为援。1253年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等向宋理宗诬告余玠独掌大权,不知事君之礼。宋理宗听信谗言,召其还朝。余玠知有变故,愤懑成疾。同年七月在四川暴卒,享年五十四岁。

余玠死后,宋理宗为之辍朝,特赠五官。1254年6月,侍御史吴燧等奏陈余玠“聚敛罔利”的七罪,宋理宗下诏查抄余玠家财。十月,监察御史陈大方诬告,宋理宗遂削去余玠资政殿学士之职,并迫害其家属和亲信。

1258年11月,宋理宗下诏追复余玠官职。

文韬武略

余玠既是南宋晚期的优秀战略家,也是一名杰出的诗人。余玠重文,自己亦工诗能文,可惜他所留下来的著作不多,大部份皆已亡佚。据重庆市志办、合川县志办搜集,仅有楹联二副、诗二首、词一首。他的作品,上承三唐,博采众长,以沉郁之笔,抒身世之感。

余玠所留著作,是他任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到被罢官“赴阙”期间之作。他经历了宋廷错聩,权奸横行,军事孱弱,而终至国家危亡的过程。面对这一切,即使在被贬离蜀中,他仍在放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愤,始终表现出他报国的追求,倾注着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无限深情。

2010年5月,余玠当年的帅府所在地在重庆市渝中区被发掘,位于渝中区望龙门街道的巴县衙门老鼓楼,经考古发掘,大量出土文物印证了余玠帅府的存在。这个遗址被命名为老鼓楼遗址。

原标题:重庆历史政德人物 | 余玠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