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你所不知道的“夔”字之秘
奉节古称夔州,位于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有“三峡门户”之称。
古时,夔是三峡地区最古老的方国。如今,“夔”在《新华字典》里专指奉节。奉节即是“夔”,“夔”即是奉节。
奉节归宗于一个“夔”字,认识“夔”,就能了解奉节,读懂奉节。“两点一横长,自字水中央,左止赤甲上,右巳百盐旁,八字如门开,夂行三峡长。”现在,人们借诗说文解字,不但道出了“夔”字的写法,还展示了“夔”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精神的图腾、自然的造化、历史的积淀、人文的风韵,映衬着奉节多层次、立体化的独特优势。
“夔”字是象形字。其首有两角,可看成古代祭祀的巫医头带的面具;左边止,乃是巫医祭祀时跳舞请神;右边巳,古代图腾中巫医操蛇祈祷;下为夂,表示到来,表明巫医三跪九叩,趋趋求神之意。结合《说文解字》解释:“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表明这字与神话传说有关,乃是上古神兽,能上天入海,有神鬼之功。故“夔”字今解为——三峡之“首”。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这是郭沫若《过瞿塘峡》时发出的赞叹。
从区位看,水经注《江水》一节描绘,瞿塘峡为三峡冠首,万里长江,最美三峡,延绵七百里,自奉节始。余秋雨在《三峡》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道:“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从地位看,奉节曾为路、府、州、郡治所,是三峡地区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历朝为兵家必争之地、巴蜀下游总汇之区,唐置夔州,设关榷税,清嘉庆时夔关税收占四川全省总收入的77.4%,地位十分显要。
从本位看,奉节是三峡门户,八阵风云连滟滪,三巴门户锁瞿塘,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是三峡中最奇峻、最壮丽的一段风景。峡中之郡夔为大,古人写夔,首字居顶,体现中国山水的壮美典范,展现三峡独具的个性魅力。
奉节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县城之一,伴随因水而兴、因水而立的变迁,沉淀下夺目璀璨的千年遗存,集聚成“忠、义、情、节”的夔州人文。从“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到“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的誓言,延续下忠君报国的正统思想;从“湖广填四川”到三峡大移民,从鲍爵爷出川、邓友民救国到彭咏梧、韩广民就义,展现出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仁大义;从人日踏碛千家万户倾巢而出、仲夏端午龙船竞渡,到峡江号子拉纤摇橹,承载着夔州儿女太重的情感;从许由点灯的奉公守节、王十朋的清劲节操,到周敦颐的至诚清廉,正如杜甫所说,“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贺敬之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诗情与战火是夔州文化的“脉络”,夔州诗是三峡文化离不开的“丰碑”,奉节是中国诗歌离不开的“地标”。
古往今来,千名诗人齐俯首,万首诗篇铸不朽,李白写下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杜甫赋诗天下第一律诗《登高》、刘禹锡吟唱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康熙题写天下第一景诗《六言诗》,数不胜数的诗人挥毫吟咏,铸就“中华诗城”美誉。
夔州诗包含的内容是个大千世界,举目之下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全被诗人记叙讴歌,少陵秋兴,太白朝云,竹枝唱晚,八阵风云,彰显李白“转运”、杜甫“立言”、孔明“立功”、禹锡“叹美”,人物与史实相辉映,诗歌与思想相映衬,为后世留下最宝贵的人格遗产。
来源:奉节微发布微信公众号、重庆日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