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巴渝民族之魂:巴蔓子

03.06.2017  18:55

巴人或巴族,是生活在我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族群,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了其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其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以江州(今重庆)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地跨今川、陕、渝、鄂、湘、黔六省市的泱泱大国——巴国,在中华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巴国后期,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巴蔓子,其以身殉国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巴蔓子,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忠县)人,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华阳国志》说: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根据这段史料记载,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情急之下求救于楚国,借兵平乱,并许诺割让三座城池给楚国作为酬谢!事平,楚使索城,要求巴蔓子兑现诺言。这时,巴蔓子深知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

楚王叹息曰:“我要是能得到像巴蔓子这样的大臣,拿这几座城池又有何用啊!” 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楚王下令对巴蔓子的人头进行厚葬,把他的头朝着巴国方向埋在一座高高的山上,使他日夜能看到自己的故乡。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巴蔓子如果拒绝给楚国城池,肯定会激怒楚国,从而引来一场战争,而巴国根本就无力抗衡强大的楚国,亡国也许就在眼前。割掉国土又会沦为不忠之徒,不履行承诺又是言而无信,两难之选,必有一损,因此才有巴蔓子“将吾头以谢之,城不可得也”的悲壮,以鲜血洗清了失信之过,成就一个忠义两全的将军。巴蔓子达到了目的,楚王不仅不生气,还佩服这种精忠报国、义薄云天的英雄,而这同样也是巴蔓子精神征服后人、传诵千古并流传至今的原因。

千百年来,巴蔓子将军以身殉国的英雄壮举,在巴渝大地上广为传颂。唐贞观八年,太宗皇帝念巴将军的忠仁,改其故里“临州”为“忠州”(即现在的忠县)。宋时,人们在忠州城内为巴将军建了一座祠庙,以供后世人瞻仰,该祠早称永贞祠,后称巴王庙。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巴蔓子忌日),忠州城内都要举行盛大的“三月会”以纪念其功绩。据明代史籍记载:“每值会期,旗帜塞巷,金鼓鸣街,彩亭锦棚,相望盈道”。如今,在朝天们的“重庆历史名人馆”里,巴蔓子将军的塑像被安置在《第一乐章:千古英雄谱》最显眼的位置。在重庆的许多大型景观雕塑中,凡是涉及到巴渝文化主题的作品,都将巴蔓子的形象摆在重要的位置,巴渝儿女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英雄的追思与敬仰。

(巴渝古文化)

原标题:重庆巴人坚韧精神的古代名将、巴渝民族之魂——巴蔓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杨钟馗接受组织审查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今天(14日)从风正巴渝获悉,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