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石门大桥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呢?
历史名城重庆是一座山环水绕的江城。长江绕其东南,嘉陵江绕其西北,城就建在两江四岸上。远古先民,巴郡的祖先们,为战胜江河的阻隔,用原始捆扎竹筏,推船过河,涉水过渡;在小河溪沟上安起跳板、石蹬,架起简易的木桥石桥。但面临激流湍急、险滩密布的大江大河,就束手无策,望江兴叹了。先民们,前辈们因处于生产力和科技落后的旧时代,在大江大河上建桥,只能是梦想。先辈们为圆这个难以实现的梦,一代又一代不断去探索。
山水环绕的山城重庆(来自网络)
先民们迷信认为恶浪水患是孽龙造成,为制伏兴风作浪,翻江倒海的孽龙,在江北寸滩的长江边修建镇江寺,祈求神灵保住平安过渡。祈望牛郎织女能过江相会而编造了“喜鹊搭桥”的神话故事。至今石板坡大桥北桥头下,清朝康熙年间重庆府一位知府为设下半城至海棠溪义渡,乘木船翻沉而葬身江中,民众专门为他建了墓碑。
重庆市历史上的功臣、川军三十三师师长、重庆建市的首任市长潘文华,1926年,毅然拆除沿江城墙,修建水运码头的同时梦想建造跨江大桥。聘请外国洋人设计方案,因造价吓人,技术复杂而落空。直到19世纪30年代(1939年)官商合作成立重庆市轮渡公司,向德国购买几只铁壳的小火轮,只在储奇门至南岸几个轮渡码头,而嘉陵江连轮渡都没有。
重庆建市的首任市长潘文华(来自网络)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首都。无论是战时急需还是人民愿望,改变两江阻隔修建跨江大桥实现百年梦想,此时是最有望实现的。但蒋介石从上清寺国民政府回南岸黄山官邸,也只有在储奇门车渡排队等候过江。国民二十七年(1938年)4月,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国府最高国防委员会为打破日本对大后方海陆空的封锁,下令川陕两省动员军民修建沟通陪都与大西北的汉渝公路,以取得盟国前苏联的军火物资援助。这条国家全力修建的交通大动脉的起点嘉陵江边中渡口必然要修建过江大桥。
人们奔走相告,江城人民的百年梦想实现了。人们望眼欲穿,盼来的却是1941年5月交通部下令川陕公路局在中渡口码头修建嘉陵江过江的公路车渡。依然没有改变两江阻隔建桥无望“望江兴叹”的局面。中渡口过江的只是汽车轮渡,不载行人。设有六艘蒸汽拖轮和汽滑船一只,每次装运三辆汽车,往返一次至少半小时,洪水季节要一个多小时。两岸车渡排成长队,待运战略物资堆积如山,重庆人民的百年梦想美梦难圆。
重庆国民政府大门(来自网络)
直到1945年2月,陪都各报发表一个令江城人民欢欣鼓舞的好消息,信息看到并非无稽之谈。是官方机构在举行陪都各报“记者招待会上”披露的新闻。国民政府宣布为褒扬陪都人民在八年抗战中的巨大贡献,“重庆为永久陪都”。1945年2月成立了“陪都建设委员会”制定陪都建设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将在较场口民族路建立“抗战纪念柱”(即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念碑”)等多项建设项目。“陪都建设委员会”原设在城内,日机大轰炸迁至歌乐山山洞镇。
重庆人民欢呼抗战胜利(来自网络)
记者招待会就在山洞机关驻地举行的会上郑重宣布决定在嘉陵江汉渝路中渡口修建两江第一座跨江大桥。各媒体发表新闻后,立即在重庆城引起轰动。市民朋友们大失所望。蒋介石还都南京后,为发动全面内线、财力军力投入打内战,宣布建中渡口大桥只是“画饼充饥”的骗局。
还都后的国民政府大门(来自网络)
军阀割据时代,国民党统治时期,重庆不是没有修过桥。四川军阀重庆市长杨森,1949年1月,眼看国民党走向崩溃,为了收买人心,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为“造福百姓,服务乡梓”,宣布将在磁器口清水溪上修建一座从新街(金沙街)通金蓉正街的“惠通大桥(杨森名森,号子惠,他用自己的名号为桥名)。
1月20日动工这天,杨森率领重庆警备司令刘雨卿等政要出席隆重的建桥奠基典礼,杨森亲自为典礼剪彩。不知底细的市民百姓还以为杨市长善心大发,动用市府财政修桥积德。殊不知,动工后杨森下令:“为修建惠通桥,即日起巴县汽车公司车票加百分之三十,全市市场每头猪的屠宰税加二角。”
四川军阀、时任重庆市长杨森(来自网络)
杨市长一毛不拔,市民等了三个月,只见清水溪河沟里,竖起五个人高的桥墩再也不见动静。《大公报》披露,车票加价,屠宰税加收的所有建桥经费,已被杨市长贪污和金元劵贬值全部化为乌有,市民百姓盼望建起惠通桥,又成为一场骗局。
古老的石门上一桥飞渡
百年的梦想,只有重庆迎来人民的新世纪,梦想才能实现。1949年11月30日,重庆回到人民怀抱。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萧条,陆路交通落后,基本上没有铁路和航空,主要靠江河航运。人民政府首先把“实现巴蜀人民四十年愿望”,修建成渝交通大动脉的成渝铁路,同时十分重视两江航运的开发,打破两江阻隔,建起两江大桥作为当务之急。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重庆市郊入城(来自网络)
南岸长江第一桥和牛角沱至江北嘉陵江的第一大桥列入计划建成通车后。又将陪都时期就列入“陪都十年建设计划”“画饼充饥”的中渡口大桥(因横贯石门峡之上,命名为石门大桥)列入计划。中渡口修建跨江大桥,是抗日战争时期打通大后方与大西北战略公路汉渝公路时计划。因战时无力实施,只有设车渡来解决。
石门大桥(资料图)
从1941年5月车渡建成,半个世纪过去了,沙磁人民与江北一江之隔,依然“望江兴叹”。常年两江渡口排起长长的车队,车渡只载车不载人,行人到对岸江北绕道牛角沱大桥要多走16公里。按物资运输每年多消耗费7500多万元。
石门大桥实景图(来自网络)
盼了47年的梦,梦想终于实现。市人民政府为了圆广大群众的梦,多年筹划,定于1985年12月正式动工。工程由重庆市政建设开发公司主建,上海市政设计院与重庆市设计院和市政勘测设计院设计。施工单位是重庆市桥梁工程公司,重庆十八冶金建设公司和重庆第一市政公司承建。投资1.1亿元,历时三个春秋,3400建桥工人和驻渝部队日夜奋战,于1988年12月15日竣工,28日举行隆重的剪彩仪式,百辆彩车在两岸鞭炮锣鼓声中通车,百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长桥卧波 天堑变通途
我们嘉陵江的石门大桥,正桥七墩二台,桥身780米,南引桥316.5米,北引桥1764米,正桥加引桥共长1860.5米。主跨为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面宽25.5米,塔柱面高114米,用25对216米钢索拉住桥面,桥墩高49.22米(总高达(162.22米)。塔柱两边有斜拉钢索216米,每根钢索由300根直径5毫米的镀锌高强度钢丝编制成六角钢丝束,承受300吨重力,使用期50年。
石门大桥实景图(来自网络)
塔顶置有避雷设备和航空标示,远望全桥像一把巨型竖琴,横在嘉陵江高空,雄伟壮观,为江城重庆桥梁建筑的一大景观,美不胜收。石门大桥,是嘉陵江上继1966年1月建成的牛角沱大桥之后的第二座跨江大桥。但它的建筑是20世纪内同类型首座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居亚洲之首。具有世界先进水平,1990年在全国桥梁建筑工程选中荣获鲁班奖。
1988年12月28日这天一早,山城人民万众欢腾,两岸彩旗飘扬,锣鼓齐鸣,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市人民政府举行通车剪彩的典礼。欢庆的人们站立在桥面,望着桥下古老的石门峡滔滔江水和结对通过的船只。仰望造型独特、高达114米塔柱上216根形成伞状拉住桥面,宛如一把巨型竖琴的钢缆,风吹琴弦发出的天际乐音,令人振奋不已。
石门大桥夜景图(来自网络)
千年梦想,百年愿望实现了。千里嘉陵,一桥飞渡天堑变通途。水路连长江、大海,陆路通向五湖四海。上游与合江、渠江、涪江、遂宁川北贯通;一桥飞渡与江北、渝北、长寿连接促进渝北地区经济发展,直通重庆国际空港,通向五洲。陪都时期川陕人民修筑的汉渝公路已成为210国道。而今,我们沙坪文化区以三角碑为起点走出家门,就可通过210国道与全国交通网络连成一片。
(沙坪坝微政务)
原标题:石门大桥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