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这条路背后的重庆开埠史 99%的重庆人不知道

17.03.2020  11:10

在岁月里转身

隐居江畔与山城

朝阳与落日

是我等待的心声

你如梦初醒的时分

落地窗外企盼的归人

擦肩而过的我们

黎明错过的星辰

渺渺人海的我们

重逢山城历史和老街故事

要读懂一座城市,不止于新起的高楼大厦,更要看那些历尽沧桑的老街老宅。慈云老街便是这样一个走过时光缱绻,承载一代又一代重庆记忆的文化标记。

慈云老街浓缩重庆文化

熟悉的街景,满载的回忆,总有些故事会跟一条老街、几栋老建筑有关,情怀满溢,终成这城市里抹不掉的记忆。位于南滨路的慈云老街,便是这样一个传承城市文脉的载体。

慈云寺实拍

从童年时坐在长辈膝头听说慈云老街的故事,到长大后关于老重庆的记忆,再到客走他乡时忘不了的家乡情……都绕不开这条蜿蜒的老街,可以说这里汇集了一部巴渝文化史。始建于唐代的慈云寺,依山而筑,与白象街隔江相望,素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是重庆著名的旅游景点,承载着慈云老街独特的禅文化。

始建于1891年的安达森洋行,由瑞典人安达森所建,抗战爆发后,这里的4个大仓库存放了3694箱文物,为保护国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也成就了慈云老街的故宫文化。

中央电影摄影场员工宿舍

抗战时期,中央电影摄影厂租赁于当时重庆屈指可数的巨商黄锡滋的一栋别墅作为场址。就是在这里它生产了一大批激励人民抗战救国的电影,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后方电影”时代。

此外,被誉为“中国好莱坞“影后的白杨(1920-1996),抗战时期居住在黄家巷6号一栋两层楼房,门楣上书“嫣庐”二字,至今保存完好。

老重庆历史旧照

随着重庆晋升为网红城市,越来越多人去关注重庆,探寻重庆发展轨迹和历史。而南岸作为其重要的城区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但你知道吗?在开埠前,南岸居然连城区都不是!在今天的《山城漫谈》中,我们将向你讲述重庆的开埠故事,南岸是如何从无名小卒迅速崛起的!

随重庆开埠而崛起的南岸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重庆的城区扩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公元前314年秦置江州,到明朝洪武年间最后一次筑城、重庆古城历经四次大的修筑,其范围始终没有跨过两江。

重庆古城手绘图

直到1891年3月1日重庆正式开埠,古老的巴国古城被迫对外国全面开放,南岸因其沿江水码头的便利,成为外国势力最早登入的地方。

伴随洋人、洋货大量涌入,率先在位于重庆古城一江之隔的南岸地区落地,进而促使南岸逐渐变成新的开放的新城区。

开埠后的码头

随着重庆的开埠,大量涉外机构驻设南岸,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外国机构有近百家。

从弹子石到海棠溪的长江岸边,停靠着各国军舰、商船,新式洋行、工厂、教堂择地而建,自鸣钟、照相机、洋服等洋货充斥市面,更有新异的摩登洋人随处可见。

十里洋场建筑群

南岸,尤其是海棠溪至弹子石沿江一带呈现空前的热闹与繁盛,南滨路也就此拉开了“十里洋场”生涯的序幕。

南滨路富人聚集区促进进口贸易

根据当时的约定,外国人只能在海棠溪至弹子石的南滨路一带居住,所以英、法、日、美、德等国就在南岸长江沿岸境内设海关、开洋行、圈租界、立公司、航运等商务活动。

各地的富商、清末官僚绅商等也来此寻求合作,从此南滨路沿线就成为重庆经济及商务的重要区域,直至陪都时期。

十里洋场位置图

当时的南滨路上设有英国领事馆、荷兰大使馆等众多外国政治军事机构,以及安达森洋行、聚福洋行等50余家洋行,同时汇聚了大量的官僚绅商、洋人富商、政治文人等,让这里成为著名的“富人聚集区”。

开埠,虽使得重庆沦为半殖民地化的城市,但客观上加强了重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带来了欧美国家数百年铸就的工业文明,也造就了“步步传奇,一路传说”的南滨路。

原标题:山城漫谈|99%的重庆人不知道的魔幻重庆开埠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