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援藏干部故事:常头痛难以入睡 雪夜起床去献血
刘厚成在探望藏族儿童时,与他们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重庆晨报记者 王鑫 报道
作为重庆市对口援藏的地区,类乌齐县随处可见“重庆广场”“重庆大道人民中路”“渝中平安路”这样的重庆元素。
当然,类乌齐县也少不了重庆人的身影。两年前,作为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刘厚成来到了这个他向往已久但完全陌生的地方。他深知三年的时间过得很快,在西藏的日子里,他走遍了类乌齐的每个村子。
到县城第二天就开始调研
2013年7月,担任大渡口区审计局副局长的刘厚成自愿报名并经过选拔,成为一名援藏干部。
快速适应高原气候,是刘厚成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第一次入藏的刘厚成,刚入藏时经常感到呼吸困难,常常头痛得难以入睡,只有依靠药物缓解不适。
但为了服务好当地群众,到达类乌齐县的第二天,刘厚成就和其他援藏干部一起,前往县城边的巴仁巷社区调研。那里住着3000多名藏族群众,但由于缺乏饮水、路灯等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十分窘迫。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后,刘厚成当即划拨资金逐项解决民生问题。
援藏干部们雷厉风行的作风,让藏族同胞郎色很激动,他说:“社区饮水管有了,路灯有了,道路建好了,感谢援藏干部,感谢重庆人民的无私援助!”
雪夜为藏族同胞献血
2013年10月21日,类乌齐县下起了入冬第一场雪。晚上8点,藏族妇女卓嘎拉姆因流产而大量持续出血,命悬一线。
可类乌齐县人民医院毕竟条件有限,就连昌都市区都没有血库,加上大雪封山,病人的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医院医生熊军想到了刚进藏两个月的刘厚成。他跑到刘厚成的家,叫醒了刘厚成。了解到情况的刘厚成立即联系了类乌齐武警中队,寻找血源。20分钟后,刘厚成打着手电、冒着风雪跑到病房,果断地撸开衣袖,让医生抽血救人。
经检验,刘厚成符合献血条件。虽然那时他进藏才两个月,曾因高原反应而数次晕厥,但为了救人刘厚成没有丝毫犹豫,献了100毫升的血,这是在高原地区单次能献的最大血量。
随后,又有两名符合条件的武警战士献血。当鲜血缓缓流进卓嘎拉姆体内,她慢慢苏醒过来,各项生命体征都有所好转。
他是三个孤儿的“爸爸”
在类乌齐县尚卡乡藏族孤儿格来江措的日记本里,写有一句话:“汉族爸爸,有你在我不会孤单。”
格来江措口中的“汉族爸爸”,正是刘厚成。
格来江措5岁那年,父母在车祸中遇难,他和哥哥仁青罗布、弟弟曲加成了孤儿。
2014年3月7日,又是冰雪交加的天气,刘厚成得知格来江措一家的情况,立即冒雪前去探望。当赶到三个小孩家中,他震惊了:三个小男孩穿着破烂的衣服,用怯生生的眼神打量着他。刘厚成的心被刺痛了,他当场拿出1000元塞到仁青罗布手中。在返回县城的路上,刘厚成把刚刚拍的照片传到微博和微信上,呼吁爱心人士提供帮助。
在刘厚成的努力下,许多好心人为三个孩子寄来新衣和慰问金。
自那以后,三个孤儿成为刘厚成的牵挂。只要时间允许,刘厚成都会去探望三个孩子。
按照政策,援藏干部每年有60天的假期可以回重庆探亲。但工作繁重,刘厚成这两年总共回了两次家,加起来的时间还不超过20天。
刘厚成说:“每次回去时间很短,过不了几天就回来了。我对家人的照顾很少,有时在夜深人静,特别是每逢佳节的时候就很思念亲人、思念重庆的老朋友。
人物简介>
刘厚成:39岁,高级审计师,大渡口区审计局副局长,2013年作为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现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县委常委、副县长,2014年获“援藏优秀党员”称号。
援藏是一种责任,来了就要肩负使命,一心为民履行职责,做出一番成就。”
晨报对话>
重庆晨报:来到类乌齐后,你经常想的问题是什么?
刘厚成:我作为援藏干部时常问自己三个为什么: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我在想最主要是把重庆人的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等优良品质留在西藏,做好下一批援藏工作队的交接工作,在西藏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永远帮助西藏的快速发展。
重庆晨报:在类乌齐的这两年,你有什么收获?
刘厚成:政治上更加坚定和成熟;业务上更加务实;信念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