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改革力度“加码” 非公经济增活力
2015年春节,重庆方德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樊彦和他的同事们,是在老挝过的。但他们并非去那里旅游度假。
“主要因为公司在老挝首都万象投资1.5亿美元兴建的城市地标项目,要加班加点建设,春节期间也没有停工。”樊彦说。
虽说没法回家团年,但看到大楼一天天“长高”,樊彦和同事们还是很高兴。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家看似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其实是由长寿13家企业的小老板“抱团”组成。
“如果不打破传统观念‘抱团’走出去,他们不可能拿得下这么大的项目。”市工商联经济部副部长余勇称。
方德,只是重庆非公经济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自身也在加强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余勇说,2015年,我市非公经济将更加积极地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抱团”发展,推进“走出去”战略,以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 非公经济迎来发展良机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大力度的改革都会带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当前的非公经济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便是一大利好。
2014年12月8日,我市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集中签约28个项目,总金额835亿元。其中包括化医集团收购江北化肥厂,重庆农商行与两江金融和重庆捷力合资组建金融租赁公司,渝富公司与招商银行组建股权投资基金等。
此外,重庆百货与北京秭润合资组建消费公司、西南证券与地方平台投融资合作、重庆钢铁集团子公司股权转让等项目也成功签约。
加上之前已签约并批准实施的22个国资国企混改项目,全市批准实施和签约的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总金额已达1130亿元。
余勇表示,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我市将鼓励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支持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等各类新型社会资本,按照市场规则,以出资入股、认购可转债、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力争通过3-5年扎实推进,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
据透露,除了已经签约的项目,目前我市另有一批合作项目已进入实质洽谈阶段。下一步,我市将引导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民企抱团组织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为此,2015年,市工商联将巩固与市国资委的对接互动机制,加强民企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解读、项目推介、协调沟通,引导民企把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尽快促成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
同时,我市还将引导非公经济抢抓PPP模式推行契机,关注生态环保、农业和水利工程、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设施、信息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寻求发展机会。
2月15日,民商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金山笑容满面。
当天,他向记者透露,民商集团实现了“开门红”,不仅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分红,2014年的分红比例占到了投资总额的20%。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民商集团可谓成绩不俗。
民商集团于2013年12月31日挂牌成立,有57家民企股东,包括金山科技、天奇集团、三益物流、秋田齿轮等,覆盖了重庆近七成区县,注册资本高达33.8亿元,是我市最大的民企抱团组织之一,经营范围既包括实业又包括金融业。
今年,民商集团在资本市场和实业上还将有“连环动作”——先在环保、新能源、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上投资实体,再并购上市公司获取控股权,最后将前者装入后者。此外,去年,民商集团已与两家上市公司签订并购协议,目前正等待国家证监会审批,今年将会再并购4家上市公司。
“‘抱团’发展,改变了我市民营企业‘散小弱’的局面,这是我市非公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余勇称,自2013年渝商投资集团挂牌成立以来,涪商、民商、万商等民企抱团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统计,目前,我市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股东数在6个以上的民营抱团企业增至21家,涉及14个区县、5个商(协)会,股东共计633人,注册资本总额达212亿元。
就其类型看,既有以商会为平台,会员企业间“抱团”;也有以资源为纽带,产业链上下游“抱团”;以项目为核心,同行业“抱团”;以及以资金为桥梁,企业融资“抱团”。
“大多数‘抱团’企业目前运营状况良好。”余勇称,“抱团”发展,既可以团结力量办大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得到增强。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还将推动更多的民企实现“抱团”发展。尤其要在区域内集中大批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采购、加工、销售就近进行,以此来节省交易费用和交易时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让企业为融资而“抱团”,组成信用、资产联合体。
此外,我市正在筹办首家注册资本金为30亿元的民营银行,由30余家以实体经济和科技型为主的民营企业参与发起,目前已正式上报国家银监会。
2014年12月15日,振发重庆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成功收购美国上市公司STRHoldings(STR),以51%的股权份额成为STR的最大股东,标志着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化战略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余勇称,翻开地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在西部交汇形成“Y”字形,重庆就处在“Y”字形的联结点上。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是中国未来10年的重大政策红利,为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余勇说,“走出去”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转移过剩产能的有效渠道。
2014年以来,重庆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总体部署,不仅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境外投资规划《重庆市对外投资规划纲要》,重庆首只由政府主导的海外并购基金——道同基金也正式注册成立,其中民营资本占比60%,国有资本占比40%,为破解企业“走出去”融资难问题再添渠道。
重庆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风生水起。“2014年,力帆在俄罗斯建工厂,宗申在加拿大开发房地产,康德在西班牙收购酒店,方德在老挝建城市综合体……”余勇如数家珍。
据称,今年,我市将继续积极推动重庆民企“走出去”。
去年,市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出访4批,承办各种涉外论坛8个。今年,我市将承办“2015中尼合作发展论坛”,还将举办“走出去”战略培训班,引导有条件的民企抓住国家扩大向西向东开放有利时机,积极稳妥“走出去”,参与海外投资、并购;同时助推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共同“走出去”,加快海外扩张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