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博会落幕吸引40万市民参观

18.09.2017  10:43

南岸区展场展出的装置作品吸引了市民的眼球。

来自奉节县的蜀绣代表性传承人石胜兰正在展示刺绣技艺。

市民正在欣赏展出的工笔画作品。(本组图片均由记者熊明摄)

  9月17日,为期4天的第六届重庆文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本届文博会(含车交会)的总交易额为1.7亿元,共吸引了40万市民参观。

  本届文博会以“交流·交易·交融”为主题,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文化传承、科技支撑、多元融合、重点突破”。相较前几届,无论在展会规模、客商数量、关注度上都有显著提升。

  特色展厅彰显地方文化

  除重庆各区县外,本届文博会还吸引了来自云南、四川、江苏等24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10个国家的近千家客商参展,让市民感受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我市各区县在展馆的设计和布置都十分凸显地方特色文化。

  巴南区把丰盛古镇和木洞古街“”到了展厅,市民在这里不仅可以喝到仁寿茶馆的盖碗茶,还能欣赏到木洞山歌,吃到彭氏火烤豆干等特色小吃。“大家都说,进到展区就像走进了古镇。”40多岁的小吃店主李光连兴奋地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文博会期间,他每天都能卖出400多包彭氏火烤豆干。

  奉节县主打“诗歌”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走进展区,夔州诗词无所不在。

  北碚区则把展区的框架外形设计成民生轮船的样式,借此寄托乡愁……

  “本届文博会上,各参展商在展场设计和产品展示上颇为用心,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吸引了市民眼球,也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文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立体呈现“非遗”魅力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遗产,“非遗”一直是重庆文博会绕不开的重要主题。第六届文博会以展览、现场制作、专人讲解等多种方式,立体呈现了我市“非遗”的魅力。

  “荣昌夏布起源于清朝,以苎麻为原料,易洗易干、通风透气,很适合夏天穿……”参观了此届文博会后,市民张文惠笑称自己已经是半个夏布专家了。在夏布展区,通过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她对荣昌夏布的起源、发展都已有所了解。

  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到,本届文博会上亮相的“非遗”产品种类丰富,仅荣昌区就带来了“荣昌三宝”——夏布、折扇、陶器。不仅如此,参展商对“非遗”的展示方式也各显神通。在梁平区展区,传承人在绣绷内飞针走线,很快,一幅绘制着花鸟画的梁平竹帘就雏形已现;在涪陵区展区,工作人员一边现场切榨菜,一边为市民讲述风干、切丝、压榨等12道制作榨菜的工序;现场还有电子屏幕展现铜梁龙的风采、民间艺人扮成张飞讲述他的故事……

  “这次文博会对‘非遗’的展示形式多样,互动性强,让我们感觉‘非遗’就在身边。”张文惠感叹。

  首次设置孕婴展场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置了孕婴展场,大量儿童教育服务机构和母婴品牌的加入让现场多了几分亲子温情。

  “我们把积木带到现场,指导小朋友搭建解放碑等重庆地标性建筑,让他们既学到知识,又能体会DIY的乐趣。”重庆巧巧教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尽管是首次参加重庆文博会,但公司的玩具一亮相就受到孩子们的追捧。

  本届文博会上,不少家长还为孩子淘到了奶粉、零食等。此外,智能机器人科技大讲堂、梦幻芭比秀、亲子互动故事会、趣味游乐园等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市民。

  “以前文博会,我都是一个人来,这次我带上了孩子,我们不仅在各个展区开了眼界,还参加了不少亲子活动!”家住九龙坡区的周莹说,明年还将继续带孩子来文博会见世面。

  科技产品闪耀文博会

  文化产业离不开创新,本届文博会上智能产品丰富,整个现场充满科技范儿。

  “哇,这是解放碑……太美了!”在重庆日报展区,每天都会传来这样的感叹。这是重庆日报推出的“跟着党报游重庆”活动——市民在现场扫描二维码,并下载“重庆VR”APP后,就可以透过VR眼镜看到重庆美景。重庆日报展区内还有一个复古的小亭子,市民只要在里面对着话筒念一段话,话筒就会把这段话录下来,配上音乐供市民扫码带走。

  华龙网展区的机器人“龙小宝”拥有声源定位、本体移动、情感表达、人脸识别等多项关键技术;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机器人“布丁”可以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优必选科技公司的“阿尔法”智能机器人还可以和老人一起跳坝坝舞……

  “文化传承也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优必选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文博会为科技产品提供了展示平台,高端的科技产品也提升了文博会的品质。

  “重庆文博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品牌。”西南大学教授秦启文认为,在全球经济化的大背景下,文博会具有引领和启蒙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文博会的内容逐渐丰富,主题更为鲜明,已成为一个平台,一片土壤,一个集交流、交易、交融为一体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