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重庆文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学校“顶天立地”发展战略深度结合,把创新摆在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整合力量,优化机制,务实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是全方位、多渠道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与200余家企业、50余所学校、10余个区县建立校企校地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与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建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室;与永川区政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达成“1+5”校合作运行模式,从工业、农业、文化产业、环保产业、智慧产业等方面开展校地对接合作,促进成果转移转化。
二是管促结合引导资源开放共享。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将科教融合、资源开放共享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引导学校各二级单位与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有效推进学校资源对外开放,营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环境氛围和平台。
三是重点突破促进项目落地。 紧紧围绕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行业,结合学校既有优势科研成果,全力促进项目落地生根、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成果转移转化初见成效的有10项左右,其中,学校“抗ED新药”已确定在重庆高新区进行成果转化,预计2017年进入临床试验;柔性触控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超硬涂层陶瓷刀”项目与企业合作转化,实现产值近亿元;速生桉、脱毒生姜、蓝莓、猕猴桃等特色植物,在重庆各区县及广西、江西贵州等地推广种植,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四是科研成果优先向学生创业团队转移转让。 积极整合校内资源,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立两个孵化园区,创建4个众创空间,将学校科研平台和团队产生的成果通过合作、转让、许可等方式,优先向师生创业团队或小微企业转让转移。学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新型LED节能灯”项目优先向在校学生转移并成立“重庆熠佳节能灯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2012年获得“重庆市十佳微型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