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评论丨把应用研究的长板做长
近段时间,重庆创新平台建设捷报频传:先是航天科工新一代通信技术研究院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紧接着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揭牌。这些创新树发出的“新枝新芽”,研发方向紧密结合重庆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成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创新是共同追求,但对于不同的城市,贵在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向、发挥优势的路径。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工业底子厚、产业门类全,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也决定了我们要结合实际走差异化创新路子,在“不一样”中塑造竞争优势。重庆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要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把应用研究的长板做长,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
当今的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间的较量,更多是整个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比拼。重庆产业链稳定发展仍存隐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应对全新竞争态势,尤其需要强化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才能更好整合产学研用资源优势,增强产业链的韧性。
应用式创新,讲究“应用”,重要的是创造硬核产品,这恰恰是最能施展企业所长的领域。在创新链条上,企业拥有最灵敏的市场嗅觉,最有意愿和能力开发出直击市场需求痛点的应用技术。善用这种敏感和主动,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不断拓展创新链、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方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提升重庆制造的竞争力、影响力。
搞创新更依赖于开放的创新环境。吸引创新要素聚合,打造为我所用的科技创新“集团军”,既需要横向拓展,用好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也呼唤纵向掘进,推动产学研用强强联合,打通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各链条各环节。把应用研究的长板做长,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倒逼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彻底打通创新路上的重重关卡,才能让更多纸上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断链风险,璧山区一家国内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通过加强自主研发确保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类似的创新故事及其背后的创新活力,不仅是企业成长所需,更是重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一环。
刘江
原标题:把应用研究的长板做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