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评论:缅怀烈士 坚定理想信念
重庆日报消息,70年前的今天,重庆发生惨绝人寰的“11·27大屠杀”事件。
当时,面对溃败形势,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革命志士。仅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就将囚禁在渣滓洞、白公馆等监狱的200多位革命志士残忍杀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纪念“11·27大屠杀”,就是要传承红色文化,用那些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的好故事,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人格。
最有深度是故事。故事是文化最为鲜活的载体,一个好故事往往胜过一打大道理。当前,重庆正在开展“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的“两讲”活动,讲好“11·27大屠杀”背后革命者的斗争故事,发挥这些革命故事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的价值,能让红色文化鲜活起来。
江竹筠烈士用竹筷子写下“托孤信”,希望孩子“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蓝蒂裕烈士临刑前给孩子写下遗诗《示儿》,“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美丽的园林”;黎又霖烈士在狱中写下充满豪情的绝命诗,慷慨表达“革命何须问死生,将身许国倍光荣”……透过这些历史文本,能够强烈感受到一种恒久力量在支撑着先烈的理想信念,在催发后人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历史必须记忆,而且要以最符合时代价值的理性方式来记忆。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如何传递革命精神,让红色故事更具生命力、影响力,需要做深入的历史挖掘,需要做严谨的学术研究,需要对红色故事背后的情节进行调查,需要通过不断创新表达方式,需要学会从中提炼符合时代需要的价值元素。当前正在开展的“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引领了无数年轻人重回烈士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将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也成为对烈士纪念的最好方式。
70年后的今天,我们缅怀“11·27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烈士,就是要把他们的故事当作红色教育的“源头”和“活水”,用他们的精神固化为时代使命不懈奋斗的力量。这也充分表明,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当代史,都是现实中的人们写给未来的历史。
这就是深切缅怀“11·27大屠杀”遇难烈士的理由!
重庆日报评论员:古槐
原标题:缅怀烈士 坚定理想信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