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曾有一份响当当的报纸!《新蜀报》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03.02.2021  07:37

当年的《新蜀报》。(主办方供图)

核心提示

2月1日,《新蜀报》创刊100周年研讨会在渝中区白象街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蜀报》历史人文贡献、重庆报纸博物馆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曾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大报,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成为重庆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早期《新蜀报》通过“社评”或“时评”,向广大民众解释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才是老百姓真正的敌人,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不畏强权的大声疾呼,在当时的环境中实属难能可贵,也得到极高的民意支持。全面抗战爆发后,《新蜀报》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还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自正式出版到停刊,《新蜀报》在重庆发行出版近29年,共出10579号。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经在重庆有一份响当当的报纸——《新蜀报》,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成为重庆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更鲜为人知的是,位于渝中区下半城的白象街88号,就是《新蜀报》的创办地。

2月1日,《新蜀报》创刊100周年研讨会在渝中区白象街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蜀报》历史人文贡献、重庆报纸博物馆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新蜀报》发行量最高近两万份

1921年2月1日,《新蜀报》诞生,由“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之一的陈愚生担任首任社长,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宗旨办报。

在发行人鲜英的支持下,陈愚生陆续邀请到陈毅、萧楚女、漆南薰等主要的“笔杆子”,撰文“涤除废旧,启迪新机”。

萧楚女任《新蜀报》主笔的两年,以激昂深刻的文字赢得了众多读者喜欢,也让《新蜀报》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中心。1933年5月,在“新蜀报四千号”发行纪念册上,称萧楚女为《新蜀报》“第一大功臣”。

而据漆南薰的后人统计,从1925年秋到1927年3月31日牺牲,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漆南薰积极热情地宣传革命,几乎每天为报纸撰写一篇“社论”或“时评”,此外还写了大约300篇文章,近百万字。

作为一名国民党左派人士,漆南薰通过《新蜀报》这个窗口,向广大民众解释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才是老百姓真正的敌人,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不畏强权的大声疾呼,在当时的环境中实属难能可贵。”对漆南薰进行了深入研究的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主任袁佳红说。

一时间,《新蜀报》的民意支持率极高。重庆师范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张育仁表示,特别是《新蜀报》还开设了“社会黑幕”和“社会青年问答”等专栏,在社会各界尤其是知识青年和底层民众中影响很大,被当时的知识界称为“青年的百科全书,黑暗社会中的开路人”。

全面抗战爆发后,《新蜀报》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还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至重庆,作为《新华日报》的友报,《新蜀报》积极配合,并为其在重庆出版发行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不过,抗战胜利前夕,《新蜀报》被国民党特务强行接管,从此改变了民间报纸主持社会正义的进步立场,直到重庆解放后由重庆军管会接管,最终于1950年1月7日停刊。

自正式出版到停刊,《新蜀报》在重庆发行出版近29年,共出10579号,是重庆近代史上一份颇具影响力的大报。”回顾《新蜀报》的发展历程,重庆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昆表示,《新蜀报》发行量最高时有近两万份,以抗战时期重庆市区最高人口总量125万来算,这样的发行量已经很大。

选址白象街打造重庆报纸博物馆

2018年,鲜英后人、渝中区政协委员隆准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打造重庆报纸博物馆的建议》的提案,得到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委会的回复和支持。

重庆日报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为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突出报纸博物馆的纪念意义和思想内涵,管委会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考虑将报纸博物馆选址在白象街151号民居,面积约630平方米。目前该栋文物建筑正在进行修复,预计今年3月完工。

未来,报纸博物馆将打造成为风格独特的地域标志性建筑。”隆准介绍,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千年母城、重庆记忆”的重要展示窗口,是历史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正在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实施“文商旅城”融合发展。

根据提案的复函,在报纸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后,管委会将进一步推动报纸博物馆与都市旅游联动,积极支持开展以博物馆为主题的青少年旅游和家庭旅游项目,探索将博物馆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与学校共同举办博物馆展览主题相关活动,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助推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

发扬光大重庆报业人精神

从《新蜀报》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到,当年重庆的报业在全国都非常有特点,很多重大事件都通过报纸呈现出来。可以说,要研究中国报业史,迈不过重庆报业史,它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重庆市报业协会会长向泽映表示。

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专职副主席丁道谊表示,报纸博物馆是传承文化精神的良好载体,记协将积极支持报纸博物馆的建设,并通过《重庆新闻界》等平台,传播推广重庆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以及此次研讨会的成果。

对此,王志昆表示,目前他也正在着手重庆早期的报纸和重庆早期的期刊两个课题,希望通过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展示重庆新闻事业发展的历程,进一步厚积重庆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不仅要对重庆的新闻史进行展览展示,还要传播,更要活化。通过新技术、新方式、新手段,让过去老一辈报业人的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承。甚至还可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推动川渝两地的文化融合,将巴蜀之地的报业人精神发扬光大。”向泽映说。

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程茵芷

原标题:重庆曾有一份响当当的报纸,早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 《新蜀报》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