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庆最有可能成为西部中心城市?
当下,西部中心城市抱团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劲。如果将局部区域最具辐射力的中心城市形成视为有序复杂性问题,即可从发展战略层面寻找破解西部落后重大现实难题的出路。
在网络上有个持续了8个月的小调查:成都和重庆,综合来看谁才是西部中心城市?结果显示:重庆,不解释(304票,27.2%);成都,解释下(813票,72.8%)。作为辅助说明:选择重庆的票数需要扣除1,为什么?不解释。
但是,为什么重庆最有可能成为西部的中心,这是需要展开说理的。
在我国,那些尚未成长起来的特大城市,在新一轮城市体系洗牌过程中很可能快速成长为中心城市。在西部地区,各省区市都已出现了一城独大典型城市体系布局,却是群龙无首的竞争格局。成都一城独大格局早已固化,而重庆(城市群)发展较为均衡,即便主城区域也早已呈现多中心组团体系格局。事实上,四川已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设定从“一枝独秀”走向“多点开花”的长远发展目标,试图打破成都的单核式发展格局。只是,处于中心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能否成长起来,不仅取决于禀赋和正确发展方向的确立;还取决于获先发优势的超大城市是否让渡发展机会,以及中心城市的辐射力。
在国家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文本中,“国家中心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作为地理大区的区域中心又有6个:沈阳(东北)、南京(华东)、武汉(华中)、深圳(华南)以及成都(西南)和西安(西北)等。截至目前,被赋予中心地位的城市仅成都和重庆没有挤入高铁网络。对于成渝而言,双城先内联后外联国内其他中心城市,结果可能反倒是利大于弊。
步入高铁时代,西部(大西南和大西部)三足鼎立之城市体系格局已然成型;换言之,高铁开通巩固了成都、重庆、西安的中心地位。依铁路客运车次测度的三城吸附力指数,截至今年5月依序为14.22、10.58和16.17;进一步考虑航空客运,三城对北京的依附指数分别是535.15、348.95和416.25,北京对三城的辐射力分别是557.1、348.95和526.7。重庆、成都两大中心城市与上海的联动性都较强,依附和辐射力指数都逼近500;成渝都有沿铁路分布的狭长城市带,这就是成就西部地区最具有辐射力中心城市独有优势。在美国,东北海岸存有沿着特定轴线发展的多核心城市系统,支配空间经济形式不是单一的大城市或都市区,而是狭长的大都市带。中国与之不同,西南地区深处内陆,川渝地区沿江分布着众多的大中小各级城市,这些城市也都环绕成都和重庆两大中心城市。
统计公报数据显示,重庆功能区划分中的都市功能核心区GDP达到2944亿,占全市GDP的20.6%;都市功能拓展区GDP达3345亿,占全市比例23.4%;城市发展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8亿,占全市33.1%。纵向来看,都市功能核心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都市功能拓展区比例上升较快。重庆城市体系格局正在快速形成,依据笔者的测算,重庆辐射区域不止于市域范围内,也不仅仅扩延至成渝双城交叉地带;与重庆相距700公里的铁路延长线上,主要腹地有陕西的安康市、贵州的遵义市、云南的昭通市、湖北的恩施市等5个。除恩施有D动车连接重庆市之外,其他未开通高铁的4个城市余重庆联系指数也都超过5。
成渝两地得益于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时空距离不断地缩短并且变得越发通达。1949年至今,从时速4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时速突破200的和谐号动车组,再到即将开通350公里时速G动车。成渝双城交通运行速度提升主要依靠铁路,速度改变了两地居民的生活、出行方式。从“双城记”到“同城记”,成渝耗时历经了10小时,4.5小时,3.5小时、2小时、1小时,数字见证了成渝双城联系逐步增强的过程。将视角放缩到适中的区域空间尺度范围内,西部的成渝双城及其周边中、小城市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川渝地区必定会出现城市体系的微调或大调整。
在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化“两主轴”发展思路并赋予轴线开发特殊地位:轴线之一,绵阳—德阳—成都;轴线之二,成都—眉山—乐山。细看川渝两省市的行政版图,环绕成渝两中心城市的城市,共有9个地级市(四川省)和11个区(重庆市下辖),该区域中小城市密度大。重庆城市群,依据官方界定的“一小时经济”概念,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囊括20个区,外加开县总面积达到2.87万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1898.17万,GDP为1.10万亿;成都,下辖19个区、县和县级市,总面积为1.24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数量1442.8万,GDP为1.01万亿。两者相加,GDP2.11万亿,人口逾3300万的成渝核心区已成西部最大的高铁城市区。
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界,西安总被视作大西北的中心城市,成渝则是大西南两大中心城市。但纵观我国城市体系格局及中心城市地位变迁,西部至今仍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预估带有比较级的未来趋势,成渝是最具辐射力的中心城市组,西安在西北地区的重要性也不容置疑,但西安市腹地城市区域与成渝相比要弱得多。中国腹地经济需要新引擎,能引领、辐射和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带头大哥也已出现。类似地,高铁时代中部地区城市中心地位再确立的发展故事更具鲜活力,需要识判中部地区最具辐射力的中心城市。
当下,西部中心城市抱团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劲。如果将局部区域最具辐射力的中心城市形成视为有序复杂性问题,即可从发展战略层面寻找破解西部落后重大现实难题的出路。城市是经济、地理空间概念,城镇化进程是个动态过程;地理位置的改变、人口的迁徙及经济的变化同时发生,缺乏系统认识会导致政策制定上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