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器人“智造”发力 四大领域商机勃勃
机器人服务员“花花”准备上菜 记者 王茂松 摄(资料图)
2014年,我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共70多家企业,产值达100亿。
重庆已初步形成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应用服务的产业雏形,并且在两江新区、江津、璧山、大足和永川等布局机器人产业。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长2.2倍,预计2015年我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速50%。
开栏语
2015年上半年,重庆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稳中向好,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除了从无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从有到优的汽车产业等支柱产业持续发力,诸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电子核心部件等战略新兴产业也开始快速成长,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这些名词并不只是在重庆的经济半年谱中深深烙下了亮点,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探寻重庆新商机”系列报道,将描绘出新兴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全新场景,并打捞出企业或创客们如何在各大新兴产业中捕捉商机的故事。
去餐厅吃饭,机器人给你端菜;在工厂上班,机器人给你当助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推动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据市经信委最新发布的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机器人产量增长了2.2倍,预计今年我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将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速达50%。
生活场景
一台机器人抵三个服务员
近日,王女士一家去渝北区大龙山轻轨站旁一家酒店吃饭,就享受到了美女机器人的服务。记者昨日下午走进该酒店看到,这个“美女机器人”身高1.6米左右,穿着一条苏格兰围裙,正热情地招呼客人,引起不少人围观拍照。
“这是重庆第一个餐饮服务机器人。”该酒店负责人介绍,自从花花今年1月底“上班”之后,来酒店就餐的人员明显增加了不少。
记者看到,厨房给花花的托盘上放好菜后,在花花背后的触摸屏按下要送往的桌号,花花就沿着地面上的黑色光学感应磁条轨道,滑行到指定的桌子前面,接着用语音提示客人取菜。酒店负责人介绍,花花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能做到四到五桌零餐的送餐服务,相当于一个服务员的工作量。虽然从订货运输到安装路轨共花了10万元,但花花的寿命是10年,算下来不到1000元/月。而目前一名正常的传菜服务员从招聘、入职,加上食宿、保险、工资、福利等,一个人的最低成本约3000元/月,也就是说,一个机器人的使用效率相当于3名服务员。
像花花这样的机器人产品正在代替人工服务更多的场景。“从清洁到陪伴,机器人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王女士说,自己五月份在立嘉机械展上看到,端茶送水、扫地、擦玻璃等家务活都已可以由机器人完成。而王女士以及她的部分朋友也已购买了扫地机器人以及看护机器人。
创业场景
80后造机器人“大脑”
机器人让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让不少创业者捕捉到了商机。重庆小伙刘凡平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初,刘凡平和伙伴在创办了薇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像“花花”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刘凡平介绍,他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脑”,实质是一个能让机器人学会思考的集成硬件。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机器人多为工业机器人,家用机器人还不算丰富。由他研发的“大脑”可使智能机器人除了端茶送水还能答疑解惑,非常贴合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需要。“研发比较顺利,现阶段已经完成了总体的80%以上。下一步我们准备进入机器人的硬件研发,专门制作‘大脑’的各部分零件,上个月已经找到一家合作团队。”
刘凡平透露,国内已有一家投资机构对机器人项目有了投资意向,即将进入项目深度审核阶段,一旦对接顺利,团队就将获得数百万的风投。
■商机
未来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可掘金四大领域
重庆机器人产业集群推进速度迅猛。以永川凤凰湖工业园区为例,记者了解到,该园区目前入驻机器人企业超过70家,而在2014年年底时,园区的机器人企业才40多家。这就意味着,今年1~7月,园区内新增了近30家机器人企业。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完善的研发、检测、制造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对于企业来说,该如何从这个产业中寻找商机?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常务副主席何国田介绍,在我市机器人领域,至少有四个板块可以掘金。
何国田说,以工业机器人来说,目前我市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在焊接、打磨抛光、搬运等领域,今后在建筑行业,如建筑材料成型、安装等,以及3C行业的机器人应用需求还很大。
在服务机器人方面,重庆才处于起步阶段,这是创业类企业进入的好机会,至少有千亿级别的市场空间可供挖掘。具体包括无人驾驶、教育娱乐、助老助残、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方面。而未来在教育娱乐以及与家庭相关的机器人应用将井喷。
第三是机器人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网络机器人,例如安防、家居等。第四则是零部件配套。何国田介绍,我市在机器人发展方面,通信行业,软件行业进入还大大不够。同时,零部件如小型减速器、微控制器等,虽有部分企业在做,但生产能力较弱,专业性不够,很多企业需要从外地购进。
凤凰湖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园区的机器人产业几乎都是工业机器人,而随着以哈工大集团为代表的部分机器人厂家的入驻,机器人的生产类型开始变得丰富起来,服务型机器人也渐渐在重庆崭露头角。
■提醒
机器人领域也要错位竞争
何国田表示,进入机器人领域目前有两方面的风险。首先是人才和技术瓶颈,机器人领域对技术要求较高,目前相对应的专业人才还比较欠缺。“重庆目前还是没能掌握机器人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重庆罗博泰尔机器人公司负责人龚俊鸣告诉记者。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金锐也表示,“机器人的精密减速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6轴等高档机器人产品及部件仍然依靠进口。”
此外则是要看准方向,找准自己的客户群,避免同质化竞争。何国田说,目前机器人很火,但真正在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时间普及。
“一般企业进入机器人最容易进入的是硬件部分,因此标准就成为了他们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大石创投副总裁戴伟国表示,机器人硬件的研发成本都非常高昂,但是如果企业没有考虑到行业标准,很有可能在后续销售上遇到麻烦,从而增加成本。
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衷敬睿 实习生 郑钰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