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器人“智造”发力 四大领域商机勃勃

27.07.2015  12:04
【摘要】 上半年重庆机器人产量增2.2倍 预计今年实现产值150亿元。

机器人服务员“花花”准备上菜 记者 王茂松 摄(资料图)

  2014年,我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共70多家企业,产值达100亿。

  重庆已初步形成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应用服务的产业雏形,并且在两江新区、江津、璧山、大足和永川等布局机器人产业。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长2.2倍,预计2015年我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速50%。

  去餐厅吃饭,机器人给你端菜;在工厂上班,机器人给你当助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推动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据市经信委最新发布的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机器人产量增长了2.2倍,预计今年我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将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速达50%。

   生活场景

  一台机器人抵三个服务员

  近日,王女士一家去渝北区大龙山轻轨站旁一家酒店吃饭,就享受到了美女机器人的服务。记者昨日下午走进该酒店看到,这个“美女机器人”身高1.6米左右,穿着一条苏格兰围裙,正热情地招呼客人,引起不少人围观拍照。

  “这是重庆第一个餐饮服务机器人。”该酒店负责人介绍,自从花花今年1月底“上班”之后,来酒店就餐的人员明显增加了不少。

  记者看到,厨房给花花的托盘上放好菜后,在花花背后的触摸屏按下要送往的桌号,花花就沿着地面上的黑色光学感应磁条轨道,滑行到指定的桌子前面,接着用语音提示客人取菜。酒店负责人介绍,花花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能做到四到五桌零餐的送餐服务,相当于一个服务员的工作量。虽然从订货运输到安装路轨共花了10万元,但花花的寿命是10年,算下来不到1000元/月。而目前一名正常的传菜服务员从招聘、入职,加上食宿、保险、工资、福利等,一个人的最低成本约3000元/月,也就是说,一个机器人的使用效率相当于3名服务员。

  像花花这样的机器人产品正在代替人工服务更多的场景。“从清洁到陪伴,机器人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王女士说,自己五月份在立嘉机械展上看到,端茶送水、扫地、擦玻璃等家务活都已可以由机器人完成。而王女士以及她的部分朋友也已购买了扫地机器人以及看护机器人。

   创业场景

  80后造机器人“大脑

  机器人让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让不少创业者捕捉到了商机。重庆小伙刘凡平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初,刘凡平和伙伴在创办了薇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像“花花”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刘凡平介绍,他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脑”,实质是一个能让机器人学会思考的集成硬件。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机器人多为工业机器人,家用机器人还不算丰富。由他研发的“大脑”可使智能机器人除了端茶送水还能答疑解惑,非常贴合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需要。“研发比较顺利,现阶段已经完成了总体的80%以上。下一步我们准备进入机器人的硬件研发,专门制作‘大脑’的各部分零件,上个月已经找到一家合作团队。

  刘凡平透露,国内已有一家投资机构对机器人项目有了投资意向,即将进入项目深度审核阶段,一旦对接顺利,团队就将获得数百万的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