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消费品工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到2022年总产值有望达4500亿元
重庆日报消息,每天早上,位于江津工业园区的重庆桃李面包有限公司大门口,都有一长溜车子前来将新鲜出炉的30多吨、数十个品种的面包,运送到全市上千家超市、商场进行售卖。
在桃李面包公司周边半小时车程内,该公司可以便捷采购到生产面包所需的面粉、食用油、调味品等。
今年3月初,在工信部发布的第九批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里,江津工业园区以食品粮油加工产业跻身榜单,成为我市又一个国家级食品产业示范基地。
以特色化产业推动消费品工业发展,这样的案例在我市有不少——与江津区邻近的荣昌区,以当地特产陶瓷、夏布等轻工产品为主,培育陶瓷示范园、创意产业园,提升陶瓷、夏布纺织等产品附加值,出口海外市场。
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规上消费品工业企业实现3213亿元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总额近两成,“小、轻、新”的消费品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那么,当前重庆消费品工业有哪些发展特点?如何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重庆日报记者近期走进部分消费品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
练内功
智能创新为企业赋能
每包卫生棉都可扫码溯源,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扫一扫婴儿用纸尿布包装袋上的二维码,也可及时获取生产信息……在生产妇婴卫生用品的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这些常见的日用消费品,都打上了智能化印记。
“实施智能化改造,最明显的变化是生产线对人工依赖少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不少。”百亚股份负责人介绍,通过在建的卫生棉生产研发和数据中心,将实现生产端与消费端链接,不仅每件卫生产品可以扫码溯源,让消费者清楚产品信息,而且企业也可通过搜集消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为研发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实现精准销售。与百亚股份一样,我市不少消费品工业企业正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等方式,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涪陵榨菜集团华富榨菜厂计量包装二车间,每天都有这样的自动化生产场景——10多台自动包装机,每台包装机上都与一台自动计量机相连,两辆方形自动运输小车穿梭于包装机之间,依次把榨菜丝倒入。紧接着,每台计量机上的10多个计量斗,很快完成装菜、充氮、热封装等一连串自动化操作。
“这样的生产线已有近20条。”涪陵榨菜生产设备部负责人谭永红介绍,目前除榨菜的原料青菜头需人工削皮、腌制外,其榨菜成品加工环节,包括切丝、拌料、装箱等10多道工序均实现智能化,并且年产能提高近10倍。
“智能化改造和创新步伐逐年加快,是当前全市消费品工业发展的最大亮点。”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称,在2019年,顶正包材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智能工厂,益海嘉里(重庆)粮油等19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恒安纸业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绿色工厂,智能创新已成为推动全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强联动
前端连接农业,后端布局电商
近3个月来,疫情防控下的居家隔离“宅生活”,让消费者对于线上采购消费品需求大增,对消费品工业形成了较强带动。
“在京东、拼多多、天猫、苏宁易购等多个电商平台上,我们都新开了旗舰店。”重庆啤酒渠道营销总监陈思宇称,重庆啤酒还与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多个外卖平台进行合作。比如在攀枝花,重啤与当地一家外卖平台合作,推出外卖啤酒加炸鸡套餐,颇受消费者热捧。
“激活网上消费、拓宽电商销售渠道,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将是消费品工业企业必修课。”市经信委消费品工业处副处长柏潇说。
消费品工业涉及吃、穿、用,其产品原料多是农产品,与“三农”联系紧密,因此当前不少消费品工业企业积极打通工业和农业全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
重庆江小白酒业公司近年通过建设高粱产业园,采用“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种植合作方式,引进农业技术科学指导员,为农户提供专业的田间管理指导,并由企业以协议托底价收购高粱。
当地农户收获的高粱,直接就近运往江小白车间,既节约运输成本、保障高粱品质,又解决了销售问题,实现稳定增收。同时,江小白还通过发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让不少农户吃上“旅游饭”。
“强化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是推动农、工、商融合的关键。”柏潇说。
集群化
龙头项目带动消费品企业扎堆
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是近年全市消费品工业发展的另一亮点。
比如,江津区依托食品粮油加工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永川区围绕纸张制造产业,成功建立造纸及纸制品百亿级产业链群;长寿区依托中国家居(木业)产业基地、中国十大木业产业加工园等“金字招牌”,加速企业集聚,家居产业产值规模突破百亿元。
“通过培育以食用油和食品制造为主的粮油食品示范基地,目前园区粮油食品产业年产值已达到300亿元。”江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富强称,园区已形成食用油、面包、调味品等多种食品种类聚集的产业集群,汇聚了金龙鱼、桃李面包、江小白等知名品牌,集聚粮油食品加工及配套企业110家,形成食用油精炼分装、休闲食品加工等多门类的全产业链。
围绕推动全市消费品工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重庆市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将在“一区两群”分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突出、集群效应明显、产业生态完善的消费品工业特色产业基地;到2022年,全市消费品工业总产值有望达4500亿元。
“集群发展更有利于突出特色,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发挥集群效应。”柏潇表示,2019年,我市把143个企业品牌、5个区域品牌纳入“重庆市首批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项目库”,包括市民耳熟能详的冷酸灵、谭木匠、天友等品牌均在此列。
去年底,我市还启动了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试点示范项目遴选,面向食品、轻工、服装等企业进行征集,入选企业将由市经信委牵头整合渠道资源进行帮扶。
而今年,我市将重点围绕提升消费品工业创意设计水平,深入推进工商、工旅融合,助推全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到2022年总产值有望达4500亿元——重庆消费品工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