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破冰前行 勇做教育改革的“领跑者”
核心提示
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不断前行的中国教育靠什么突破道道难关?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化改革。
近年来,涪陵教育改革的航船再度提速向蓝海进发,直指教育公平、优质均衡。正如涪陵区委书记秦敏所言:“建设‘三区一城,幸福涪陵’,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从百姓最期盼的事改起,一系列触及教育根本的改革举措都应指向同一个目标——办好每所学校,幸福每个学生。”
向蓝海进发,涪陵啃的全是“硬骨头”。
积极探索“托管、合并、合作”三种办学模式改革,加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活民办教育活力、加速职业教育“提档升级”……
这是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是一次奋勇争先的跨越行程。涪陵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怀揣建设“重庆市区域性教育中心”的梦想,高水准规划、大气魄推进教育改革,构建起一幅靓丽的涪陵教育“新蓝图”。
1 打破“瓶颈” 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
一所质量低下、学生仅有140名的农村学校,因为托管办学一跃成为当地名校,不但生源回流,还有不少学生慕名前来就读,学校人数猛增至330人。学生呈现出的综合素质令市教委主任周旭印象深刻,称赞“精神面貌好,很阳光”。
这是涪陵托管办学中义和中学发生的喜人变化。一所普通学校如何快速成长为一所新的优质学校?
受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等影响,涪陵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学校存有差距等因素一度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涪陵自2012年起探索实施办学模式改革,使得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区域的“新优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以创新观念引领新一轮改革实践。涪陵坚持“优质引领,资源共享,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名校带新校、名校带弱校、名校带农校、名校带民校”思路,借助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
涪陵人深思熟虑,形成共识,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全面实施”的策略,稳妥推进“353改革任务”,即构建3种模式、实施5个对接、创新3项机制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辟了新路。
杜绝千篇一律,遵循因地制宜。涪陵推进“托管、合作、合并”三种办学模式。一些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民办学校搭乘名校这部“电梯”,走上了一条质量好、特色显的内涵发展之路。
打破以往简单校际合作,落实“5个对接”。从学校管理、师资培养、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教育资源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促进办学模式改革道路迈入成熟阶段。
改革既要敢于“突破”又要“求稳”,涪陵办学模式的“三驾马车”始终“蹄急而步稳”。
健全的机制成为推动改革持久的动力。涪陵建立了师资交流、经费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机制,例如2012年开始成立“边远农村学校校长特别工作基金”,财政每年安排770万元支持农村学校发展,为办学模式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
从探索到推进,涪陵办学模式改革的“蝴蝶效应”逐渐扩大。
参改的59所薄弱校中,37所创建为特色学校;素质教育水平提高,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体艺、科技比赛获奖1250项,农村教师队伍中新增300多名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涪陵持续推进的办学模式改革逐渐拉近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较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据悉,目前全区“托管、合并、合作”办学改革校点达116所,覆盖学生7.9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参与“托管、合并、合作”办学改革的学校达到91所、覆盖学生7.2万人。未来,涪陵还将进一步加大办学模式改革力度,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2 迈进课改“国家队” 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凝视今天的涪陵课改版图,有这样的一些学校令人瞩目——
涪陵十四中的“531生命成长课堂”,引导学生持续学习,在自疑自探中“化蝶”;涪陵城七校提出“136”个性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里大胆质疑,自信表达……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涪陵大力实施课程建设行动、学习共同体构建行动、“卓越教师”培训行动等“九大行动”,带来了区域课改的整体提升。
为了让课改更富有成效,涪陵成功推行“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项目”教学项目,围绕注意力、思维能力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建起区、片区、学校三级课改研究网络,力促全区形成30余种富于特色、具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衡量与评价一个地区的课程改革成效,绝不仅仅是课堂形式的变化。如何从内涵上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涪陵在课程建设和综合素质评价上做足了文章。
涪陵坚持课程建设“三个结合”,推进各学校的校本教程建设,进而建设特色学校,涪陵城三校“人品教育”、城六校“生态教育”、同乐中学“绿色教育”……涪陵89所学校创特色实现“百花争艳”。
涪陵要求各学校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六个维度”为重点制定评价标准,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尤其是初中学校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入高中的重要依据,促进了教育的良性发展。
例如实验小学的“走班制”,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国际象棋、经典诵读等几十门课外辅助课程中选择1-2门用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十八中每个学生都在学校的电子“素质银行”开设个人“账户”,自己的科技作品、社会实践调查等都可以拍照录入“银行”,为未来积淀发展空间。
2014年是涪陵课程改革征程中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结点。
这一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经过系列评估、考核,选定涪陵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至此,涪陵成为全国10个课改试验区之一。
进入课改“国家队”的涪陵紧抓机遇,以项目为依托,在教育均衡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推动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先行试点,涪陵选择10所课改试点学校开始了“种子行动”。目前不仅全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而且“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研究项目”、“深度学习项目”结出硕果,共有4门课程获评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
深化课改结硕果,满园桃李沐春风。涪陵的教育呈现出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共赢局面,尤其是今年高考上线率、重本上线人数实现大幅提升。据悉,今年涪陵新增课改试点学校17所。未来,我们仿佛看到更多“种子”在涪陵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3 践行素质教育 为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基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呼唤,也是人民期盼。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大批一流人才,才能为城市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涪陵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紧紧围绕“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核心教育理念,涪陵从文明礼仪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体艺教育等方面入手,培育有素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长的人。
加强文明礼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涪陵以文明的力量引领学生“行走世界”。
去年,文明礼仪教育在涪陵拉开帷幕,文明之风在各个中小学迅速刮起。做好统筹规划,涪陵下发完善的《中小学生(幼儿)文明礼仪规范》,把文明礼仪教育排入了课表,两周1课时。
抓好平台搭建。通过“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营造出青少年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的浓厚氛围。邀请礼仪专家到各个学校为1000多名教师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5万人次到就近社区、敬老院开展活动,6000名学生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广受社会好评。
据了解,为推动文明礼仪教育可持续发展,涪陵区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十三五”规划课题,力争3到5年形成特色课题研究体系。预计到2016年建成区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60所,加大力度提升农村学校文明度。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涪陵还将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重要抓手,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例如编写《涪陵区禁毒教育读本》、《学法课堂》。开设课程,其中禁毒课每期开设2课时,法制课全区小学三年级以上每月不少于2课时。
注重教育创新和接地气。涪陵禁毒教育“进班级、进校园、进基地、进家庭、进社区”的“五进”模式成为一个亮点。精心举办禁毒主题班会,每年组织初一学生到禁毒教育基地体验式学习实现全覆盖;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采取“1+4”模式,组织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和4名家庭成员参与禁毒知识考试,达到“教育一个、影响一家、宣传一片”的教育目的。
培育青少年兴趣爱好,实现个性特长发展,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涪陵一如既往地坚持体艺科技教育,执着于“全面育人、素质育人”之路。
特别是将体操、田径、武术等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使大课间成为学校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的主要窗口。每年坚持举办田径、篮球、足球等13项全区性体育比赛,助推学校体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校园足球活动如今也在涪陵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涪陵在10所市级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共布点了33所校园足球学校,同时开展校园足球和啦啦操教练员培训以及足球比赛和征文比赛等,实现“校校有球队,人人踢足球”的参与高潮,让更多师生乐在其中。
涪陵辛勤播下的素质教育种子已经“落地生根”,如今全区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细心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成长。
4 多管齐下 锻造业精技强的“精锐之师”
“教师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涪陵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涪陵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注重师资队伍的高水平打造,为全区教育发展做好“智力支撑”。
高水平输入“新鲜血液”。近3年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29名,安排64名免费师范生、招聘532名大学毕业生入涪陵从教,其中定向为农村学校招聘紧缺学科教师295名,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涪陵大力推行教师“走教”、“顶岗交流”等模式,促进城乡教师“双向流动”。
朱虹是一名“走教”老师。她每周都要为天台小学的孩子们带来4节音乐课,受到孩子的喜爱:“朱老师不仅教我们唱歌,还教我们跳舞,我们都很开心。”
在朱虹看来,教师收获了尊重和成长,学生收获了爱和进步,学校则收获了更好的教育。近3年,涪陵推动210多名优质学校干部教师与170多名薄弱校干部教师实现互派交流。
只有让教师成长起来,教育改革才会更坚实、更持久。
实施“梯级培养工程”,以梯队培养夯实人才基础。涪陵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选拔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名教师、名校长”等梯级教师代表,并制定出3年培养期内相应目标任务和奖励举措。为了激励老师不断发展,还设立专项经费,为各梯级教师参加高层次研修、出版学术专著等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培训1.2万人次以上,特别是“请进来”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开展讲座,先后有50余名课改知名专家对校长、教学校长进行专题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再次实现提档升级。
2014年,罗艳从重庆市数学优质课竞赛课的4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并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决赛获得一等奖。对此,她表示好成绩离不开名师工作室培养。
“一位老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关怀和帮助,名师工作室的宗旨就是帮助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起到辐射作用。”名师王征宇表示。
登高才能望远。为让更多“名师”崛起,涪陵把“名师培养”作为“重头戏”。近年来,涪陵大力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共建立起20个名师工作室和8个名校长工作室,推动377名城乡中青年干部教师快速成长,全区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59人。
5 下活整盘棋 开启民办教育发展的春天
“民办幼儿园离家近,管理到位、教师负责,孩子在这里上学大人也很放心。”通过走访,家长王明力最终决定让孩子上离家较近的翔正乐乐幼儿园。
随着民办教育从原来的“补充性教育”向“选择性教育”转变,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愈发趋好,涪陵的民办教育也在发展中逐渐驶进新的春天,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尤其迅速。截至目前,全区有民办教育机构223所,在校学生4.38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达147所。
从少到多,由弱到强,涪陵民办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开拓进取推动民办教育大发展。涪陵区委、区政府不仅高度重视民办教育,而且抓民办教育有眼光、有办法、有政策。出台了《关于印发涪陵区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包括征地建校、以奖代补、教师民办公助、提档升级等一系列优惠举措,为发展打下坚强后盾。
“凡一次性投入200万元以上的民办学校,涪陵政府将按照投入的4%—8%给予一次性奖励,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据介绍,目前涪陵信息技术学校、翔正乐乐幼儿园、星艺苑幼儿园等民办教育机构获得财政资金补助。
此外,对民办市级以上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一级以上的幼儿园,涪陵按其规定应配专任教师人数10%的比例给予公办教师支持;对评定为重庆市三级、二级、一级和示范性的民办幼儿园,区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和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目前,涪陵39所民办幼儿园共获一次性奖励230万元。
涪陵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无疑给民办教育打了一剂“强心针”,为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未来民办教育的出路在于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涪陵对此认识清晰,提出民办学校也要在新形势下“转型升级”,走内涵发展之路。
目前,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教师培训,涪陵民办学校在特色发展、素质教育上有着瞩目的成绩。如象元小学被评为涪陵区“科技特色学校”和“篮球特色学校”,涪陵信息技术学校、涪陵创新计算机学校作为市级重点学校,在技能大赛中大展风采……
事实上,涪陵民办教育的“大发展”离不开“严规范”。近年来,涪陵严格“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坚持“整顿一批、取缔一批、扶强一批”的工作思路,大力清理整顿非法办学,有效保障了清理整治工作常态化。
令人期待的是,随着国内知名民办教育集团——上海新纪元(重庆)学校今年9月招新,这所具有高品质的新学校将全新启程,为涪陵民办教育增添新的精彩。
6 全面提档升级 加速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崛起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职业教育的跨越发展自然是促进民生的重中之重。”涪陵区政府副区长徐瑛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十二五”以来,涪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2014年,区委、区政府出台《涪陵区建设重庆市区域性教育中心规划》,这份历史性的规划为涪陵职业教育勾画出一个光明的前景——“建成重庆市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形成具有涪陵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投入的是“真情实意”,舍得的是“真金白银”,涪陵职业教育在“强势崛起”。
舍得投入,敢于投入,把每笔投入用在刀刃上。据了解,近3年来涪陵共投入2.64亿元用于区内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其中投入8889万元,建成区职教中心和市医药卫生学校实训大楼;投入8100万元,完成交通技校2.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楼主体工程和2万平方米的汽车驾驶培训场地建设……办学条件的改善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职教发展既要做大又要做强。涪陵并非只追求“量的突破”,而是注重“质的提升”。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命脉”,涪陵在深化过程中围绕支柱产业,调整专业结构,开展订单培养,实施引厂入校,效果突出。目前设置天原化工、华晨鑫源等12个冠名班,与仓兴达等115家区内企业和140家区外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成金科酒店、美心翼申等校外实训基地230个;建成职教中心高峡机电厂、砂带磨削机生产车间和卫校附院等“校中厂”3个;建成建峰技校“厂中校”1所。
为了推动校企合作,涪陵区财政加大奖补力度,提出对职业院校校内建设的实训基地按投入总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为了激发师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的热情,区财政联合学校给予教师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学生每人1500元的补贴。
特色专业是职业教育的“品牌”。涪陵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原则,新开设对接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医学影像技术等9个专业,全区中职教育专业由53个调整为49个。
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涪陵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近3年派遣教师180人次到企业实践锻炼,发放“双师型”教师津贴79.6万元。目前,全区中职双师型教师达234名,占专业教师的比例由几年前的不足12%一跃而为55.2%。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促进职业学校内涵质量提升,全区职业教育提档升级的步伐显著加快。
涪陵区职教中心和市医药卫生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省级检查验收;形成1所市级示范高职学院、3所国家级重点、3所市级重点、1所达标的“1+3+3+1”办学格局。近3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8个;在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等级奖121个。
近3年,涪陵职业教育向市信息产业企业输送7015名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顶岗实习;举办28场招聘会,5000余名毕业生在涪陵就业,成为城市建设的“能工巧匠”。
墙内开花墙外香。优质的办学资源、良好的办学格局使涪陵职业教育辐射到贵州、湖北、湖南等周边省市,众多学生慕名前来接受职业教育。目前,全区中职在校生20410人中有区外学生11960人,占58.6%,涪陵职业教育集聚辐射能力大为增强。
在职业教育不断提档升级的同时,涪陵高等教育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长江师范学院加快转型,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应用型大学之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为实现从“市级示范”到“国家级示范”的升级而快速奔跑;全国首批示范性基层电大的—涪陵广播电视大学正朝着建设全市领先、西部一流的开放大学全面发力。令人期待的是,伴随着重庆医科大学涪陵校区建设项目顺利启动,不久,一座占地800亩、学生规模8000人的大学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加快涪陵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步伐,推动涪陵乃至周边地区的教育医疗事业发展。
文/谭茭 胡忠英 图由涪陵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