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三国历史见证“白帝城”

26.05.2017  10:11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有帝王之心。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25年),遂于此建都,所建城池紫阳城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入川,公孙述战死,白帝城毁于战火.如今,城墙遗迹仍清晰可见。在公孙述称帝的12年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后人为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庙,立其像祭祀,故称“白帝庙”。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的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红墙显影,树木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问。朝霞如锦、彩云缭绕之时,更有仙山琼阁之美。

明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四川安抚司副使张俭又毁“三功祠”,改塑刘备、诸葛亮像,更名“义正祠”,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

清同治十年(1871年),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形成如今的格局。

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

如今的白帝城,广义上即指白帝庙,内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明良殿为嘉靖十二年(1533年)建,系庙内主要建筑,内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塑像。武侯祠内供诸葛亮祖孙三代像。祠前的观星亭,传说是诸葛亮夜观星象的地方。明良殿和武侯祠左右两侧藏有各代名碑。庙内还有文物陈列室、诗史堂,陈列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和古今名家的书画。这些古建筑和文物珍品,使白帝城更为增色。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和文物甚多。其中有著名的东周时期巴蜀柳叶铜剑、汉 晋时期的瞿塘峡悬棺遗物和隋唐以来73块书画碑刻、陶器和青铜摇钱树等,及历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书画100余幅,其中“竹叶字碑”诗画合一,风格独特;“三王碑”镌凤凰、牡丹、梧桐,精美华丽,堪称瑰宝。东、西两处碑林,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在东碑林,《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

三国演义》有一段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故事:蜀国皇帝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刀下后,备为他报仇,不听众臣劝阻,起兵讨伐东吴。途中另一个结拜兄弟、伐吴先锋——张飞丧身叛将范疆、张达手中,刘备愤而不谋,催兵猛进。章武二年夏六月,被东吴大将陆逊用计火烧七百里军营,在败于彝陵猇亭之地,因而退守到白帝城中。三国久未统一,两弟先后丧命,大军新遭重创,国事私仇使刘备忧愤成疾,眼看朝不保夕,乃招丞相诸葛亮星夜赶至。在永安宫中,刘备把儿子刘禅委托于诸葛亮。然后便一命归天了。从此,白帝城就因这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而更加闻名于世了。

这座巍峨宽敞的殿堂建于明嘉靖11年(公元1532年)。殿内供奉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彩色塑像。明良殿内最初是公孙述的塑像,是当时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而建。因为公孙述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塑像供祀。至明朝,公孙述的塑像被搬开,为刘备像所代替,庙内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塑像。

(巴渝古文化)

原标题:【巴渝古遗迹】三国历史见证“白帝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