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亏到唐家沱”这个地方 有个“洋房子”曾占着中国1/4的石油命脉

05.10.2019  09:33

或许很多重庆年轻人都不晓得,“亏本亏到唐家沱”“丢人丢到唐家沱”“输牌输起唐家沱”……基本是很多重庆人的口头禅,甚至有很多说这些话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口中的“唐家沱”在什么地方,当然,这些人肯定是除了本地人以外的人。

还有很多人把“唐家沱”当成鬼故事的发源地,家里面的长辈总是拿这吓唬小孩子,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而所有鬼故事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唐家沱是打捞长江上尸首的地方。

唐家沱位置特殊,是长江上游一个著名的回水沱。长江水在这里减缓了流速,上游会冲下来各式各样的东西在这里打转,最后浮在岸边。那些在上游溺亡的人也会停在这里,经常上游的泸州、宜宾等地方的人会来唐家沱寻找尸首。

而关于唐家沱的口头禅,也是源于“死人到这就不能再漂了”,故而有了“亏到不能在亏了”“丢人得不能再丢人了”“输得不能再输了”……瞬间觉得重庆人民用的比喻都太形象了。

唐家沱,在江北区,靠近铁山坪森林公园,如果不是轨道交通的停靠站规划有这个地方,不然很难被大众注意到。即使这样,提到唐家沱,大家想的也是“卡卡角角”,它几乎成了重庆主城边缘地带的代名词。

殊不知这个地方曾经是巴渝以前的“东水门”。在陆运交通不便、仅靠河道运输大宗物品的明清时期,唐家沱是重庆迎接外来客商的第一站。茅盾、黄炎培、曹禺等社会名人曾寓居于此。慢慢的,唐家沱就算是简陋的泥巴路,都有了上海路、天津路、胜利路、建国路、民权路……这样霸气的地名,这个地方也成为名噪一时的“小重庆”。

1890年,《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将重庆定为开埠城市,重庆开埠后,英帝国主义者在唐家沱建立亚细亚火油公司,主要经营煤油、汽油等,共建成地面油库4个、地下油池2个。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大班、二班、三班等职均由英国人担任,这些职位分别就是经理、副经理和会计主任。

这家英国公司在重庆工业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曾控制着整个重庆乃至中国的煤油供应。鼎盛时期,亚细亚石油公司控制了每年在中国石油市场1/4的份额,垄断亚洲特别是19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销售市场。

亚细亚”可能有的人不认识,但是说到壳牌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亚细亚火油公司就是英国壳牌公司的前身。重庆解放后,亚细亚公司结束了在重庆约半个世纪的经营活动,其存货和设备被重庆市石油公司征购。

唐家沱的这座油库,则成了东风船舶工业公司的修船厂。大班房作为家属区分配给职工家属住,后来也搬了;二班房没人管,就破败了;其他的库房都被作为厂房,现在还在用。现今,大班房、二班房已经成为了亚细亚火油公司遗址,成了文物保护单位。

大班房、二班房保存较好,当地人把它们称作“洋房子”,毕竟最开始就是给英国人修的,也是按照英国人的喜好来的。不过由于当年的重庆还相当闭塞,很难找到那么多符合英国人要求的工匠,只能雇用本地匠人建造。因此,这两幢欧式房子里混入了不少传统的中式风格。

比如墙面是用青砖和着糯米浆砌成的,是非常传统的中式豪宅设计;屋顶也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琉璃瓦,如今翠绿依旧;屋檐处最大的瓦当全部雕刻着英国式的皇冠纹样,而两侧的弧形瓦当上则是中式的鲤鱼图案,两种风格交织在一起,自成一派。

大班房的外观是青灰色三层楼房。在它的后部,还有一座同样青砖绿瓦的长条形平房,这以前是马厩,是英国经理养马的地方。英国人喜欢骑马,因此专门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马厩,有四到五间马舍,每间马舍大约有10平米大,比房子里的佣人房还大。

有幸去到唐家沱,或者是特意去到唐家沱,除了看看大班房、二班房,还可以去一下国民政府军政部后方医院和三民印刷所的旧址。跟“洋房子”一样,它们都在东风村,也就是东风船厂附近。

国民政府军政部后方医院是在1939年跟着军政部机构迁往重庆,为抗战时期医治伤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旧址现存建筑3栋,分别为化验部、手术部、门诊住院部。三民印刷所这个地方,在抗战时期被作为秘密印刷基地,主要是负责印刷国民党的法定货币。

唐家沱这个地方不大,却承载了重庆许多不能忘却的历史,然而重庆的高速发展让它被许多人抛之脑后,我希望有朝一日它能再次焕发新机。不过幸亏在2015年就有要把唐家沱打造成下一个磁器口的打算,估计离它崛起的日子不远了。

原标题:“亏到唐家沱”这个地方,有个“洋房子”曾占着中国1/4的石油命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