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巴南丰盛古镇:历史上“一脚踏三县”的要塞
△丰盛古镇(资料图)
手绘图让历史名镇、历史街区,也变得“萌萌哒”。23日,重庆市规划局、市勘测院发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巴南丰盛古镇的手绘图,让我们一起回味历史。
为配合重庆主城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工作,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勘测院采用手绘地图的方式勾画出主城区28个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统称传统风貌街区),巴南丰盛古镇是手绘重庆系列的第五个。
长江第一旱码头
△手绘丰盛历史文化名镇全貌。
丰盛古镇,是巴南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重庆1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部,东与涪陵区增福乡、南川区太平场镇接壤,南邻东温泉镇, 北连双河口镇, 西靠长江南岸木洞镇,是历史上“一脚踏三县”的要塞险关。
丰盛古镇是古代重庆府巴县与涪州(涪陵)间陆路交通要道,清代因商贸交往而兴盛,为古代巴县“旱码头”之首,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其独特的巴渝古商业文化气息充蕴于古街古巷之间,结合历史上“九龟寻母”自然山水格局的城镇建设,体现了典型的巴渝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思想。
古镇总面积95.83公顷,核心保护范围14.6公顷,建设控制区约37.17公顷,风貌协调区约55.06公顷。老街长800余米,有禹王宫等6处保护建筑,是以山地田园风格为特征的古镇。
西汉时期便有先民居住
丰盛古镇历史悠久,从目前发现的多处墓群推测,早在西汉时期便有先民居住。据《巴县志》记载:宋朝到明朝时期,丰盛原名封门,属巴县辖治八坊二厢七十二里中的新封里,明朝中期正式建场镇。清乾隆年间,境域属仁里十甲。清末,巴县辖治七镇十四乡,封门改为丰盛乡。
1912年名为丰盛场,为乡级政区;1929年为丰盛里,1935年为丰盛联保,1940年恢复为丰盛乡;1952年12月划丰盛、五布乡部分辖区建冠山乡;1953年1月,划丰盛乡部分辖区建马家乡;1956年1月,马家乡并入丰盛乡;2月冠山乡所辖分别并入丰盛、五布乡;11月复置马家乡;1958年9月改建丰盛公社,马家乡并入;1959年2月改为丰盛管理区,5月析置马家管理区。1960年12月,改管理区为公社;1982年改公社为乡;1993年12月,丰盛、马家乡合并建丰盛镇。此后,丰盛之名沿用至今。
丰盛镇是重庆首批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兴衰都与交通有关
△丰盛古镇碉楼(资料图)
丰盛镇历史上的兴衰,与交通发展密切相关。明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丰盛镇是重庆通往贵州陆路交通的中转站,同时,也是涪陵、南川、硌碛、木洞等周边城镇物资交流的集散地。
当时,丰盛镇商贾云集,贸易发达,街道繁华,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构成独特的古镇风韵和文化遗产。
古镇上建有4个场口,根据地名方向分别称为:木洞场口、洛碛场口、南川场口、涪陵场口。每个场口都设置有栅子门,晚上关闭,起到防匪防盗的作用,一些大户人家还建有碉楼,现在依然存在。
同时,各地移民迁居古镇,场镇建设发展迅速,先后建有江西街、半边街、长宁街、公正街、书院街、垭口街、十字街、福寿街等和四大场口组成“回”字形的街道。
还由万天宫、禹王宫、万寿宫组成整个街区的中轴线,以此为依托,层层向外圈发展,变成名副其实的“转转场”。
新闻多一点>>
在丰盛古镇 你可以看看这些老建筑
十全堂
△十全堂手绘图。
十全堂历史建筑,位于禹王宫东侧,地处古镇的核心,建于清朝时期。
20世纪80年代,十全堂被大火烧毁,仅存部分建筑和院墙,建筑群的整体布局与建造风格已无从考证。残留建筑结构为穿斗木结构,院墙以白色粉饰,高4.2米,厚0.6米,墙上开石刻雕花窗。
大门为铁皮包裹的两扇平开门,门洞宽2.4米,高3米,木板拼镶,细铁片铆结,厚实庄重。门洞、窗洞皆有整石浮雕装饰,典雅美观,略带西洋风格,建筑当年华丽富贵之韵仍依稀可见。
禹王宫
△禹王宫手绘图。
禹王宫历史建筑坐落在丰盛古镇中心区,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古镇老街多座寺庙中,保存最久、拆除最晚的一座寺庙,至今仍保留其正殿及遗址,修建在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禹王宫,都是为了祭祀一位伟大的远古时代的治水英雄、敬业楷模——大禹。
大禹,姓姒,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丰盛古镇修建的禹王宫,也源于大禹曾在涪陵、南川、巴县相交处治水的传说。丰盛的居民为了感谢大禹,便在街道的中轴线上,修建了禹王宫。
据资料显示,禹王宫座北朝南,占地十余亩,呈长方形。进入赭红色大门,走进庄严凝重的大院,古朴的虹渚大殿、参天的大树、高高的月台、威武的石狮以及浅浅的石径便展现在眼前。大殿内建筑为砖石木结构,灰瓦屋顶,蟠龙大脊。进深七八米,面阔十多米,高六七米。
内饰彩绘,笔法细腻,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治水器具一应俱全殿内端坐着大禹神像,塑像栩栩如生,刚毅中透射着质朴,庄严中显露着慈祥。寄托着民众期盼平安吉祥的心愿。
仁寿茶馆
仁寿茶馆位于福寿街22号,清代建造,是旧时袍哥组织商议事务、交流信息、解决纠纷、集会的场所,建筑群采用四合院落格局,二楼连廊围绕中央院落,在二楼设置私密性良好的雅间,是清代茶馆典型建筑布局方式。
由于受用地范围限制,建筑群呈小面宽大进深格局。建筑结构为穿斗木结构,建筑风格为巴蜀传统民居,建筑层数2层。
一品殿
△一品殿手绘图。
一品殿位于十字街12号,清代建造,有丰盛古镇上规模最大的碉楼,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为“刘氏“家族防御盗贼而建的宅邸。
建筑组群为两进院落,中轴对称布置,空间灵活多变。传统民居与碉楼有机组合,民居采取穿斗木结构,碉楼为土石结构,建筑层数3-4层。
整体风格质朴,厅堂额为镂空深木雕,雕刻有建筑、动植物、祥瑞图案,图案生动活泼,做工精美。见图5一品殿历史建筑风貌。
曾义堂
△曾义堂手绘图。
曾义堂原为高姓地主宅第,清代建造。
宅院占地面积419.2平方米,建筑面积510.2平方米,为四台院布局,中轴对称,建有一楼一底一天井,大小房屋30间。房屋构造为穿斗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铺小青瓦,用8柱7穿,地面铺青石板、石阶梯踏道。院内撑弓、枋、厅堂额等木构件上刻有浅浮雕,以动植物及当时的宫庙建筑、交通工具、社会生活、家用器具为主题,雕刻精美。
该建筑是丰盛古镇典型的传统院落,为研究当地清代巴蜀传统民居提供了实物资料。
“回字街”成为古镇特色
巴南丰盛古镇的特色如何?回字街、中轴线、四场口、建筑群,构筑起了结构特色。
青瓦、粉墙、栗色门窗,构筑起建筑风貌特色。
石板路、台阶、放大空间、转折流线复合功能,构筑起街巷空间特色。
“回字型”两侧是连续的商铺界面,构成封闭的街道空间,也造就了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
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在接下来原真性的保护与修复中,古朴的建筑风格将传承百年故事,向市民们娓娓道来,古镇也将重新焕发活力,再现昔日繁华模样,让游客感受古镇风貌、品味重庆独特韵味。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重庆市规划局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