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历经77年的风雨之后,这座“中国话剧的圣殿”再次焕发新生

24.10.2018  15:44

文化渝中公众号消息,10月19日晚,话剧《其香居茶馆》在抗建堂剧场进行了内部审查演出。此次演出,也是抗建堂剧场经过一年多时间大修之后的首秀。抗建堂,这座“中国话剧的圣殿”在历经77年的风雨之后,再次焕发了新生。

前世之修建:“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大后方戏剧运动的中心,一大批全国知名作家、名导演、名演员云集重庆,话剧运动在重庆空前的高涨,但重庆一直没有专门的话剧演出场地,稍微像样点的只有国泰大戏院。

1940年4月,郭沫若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所属的中国万岁剧团团长后(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提出,应该修一座专门用于话剧演出的剧场,用于宣传抗日救亡,以解决当时重庆戏剧界名家荟萃,而剧场奇缺的困难。

由于原中国电影制片厂第二摄影棚地处中山一路马路边,市声嘈杂,不利于拍摄电影,于是决议把该处建为剧场,由名导演史东山的夫人华旦妮具体负责改建。

△抗建堂剧场一景。欧阳桦钢笔画《重庆近代城市建筑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备和施工,剧场于1941年4月5日落成。郭沫若请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该剧场题名,由林森亲笔题写了“抗建堂”三字,取自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抗建堂1941年4月5日揭幕当天,中国万岁剧团公演马彦祥新作四幕剧《国贼汪精卫》,舒绣文、张瑞芳等参加了演出

抗建堂位于中山一路181号,总占地面积为132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17.22平方米,剧场占地面积为543.28平方米。剧场坐北朝南,为中西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堂厢、楼厢和工作室,设860个座位。1942年12月经改建,座位增至1000座。建成后的剧场,音响效果很好,大小适中,是演话剧的理想场地。

前世之巅峰:“中国话剧的圣殿

抗建堂建成后,为“雾季公演”时期上演进步话剧和进步文艺界集会活动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抗战时期的重庆,由于日机狂轰滥炸,每年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演出。而重庆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雾季,这期间,因经常大雾弥漫,不利日机空袭,重庆文艺界遂利用此段时间,举行大规模的盛大演出,史称“雾季公演”。“雾季公演”创造了重庆话剧运动,这也是中国话剧史的黄金时代。

△1941年10月26日,曹禺创作于1940年的《北京人》在抗建堂首演,导演张俊祥

△1942年,曹禺于1939年创作于江安的话剧《蜕变》由中国万岁剧团首演于抗建堂,轰动山城。蒋介石观看之后,潘公展要求作者曹禺修改剧本,被拒绝,《蜕变》被禁演

从1941年4月至1945年,抗建堂共上演了33出大型话剧。郭沫若、曹禺等一大批文化人曾在抗建堂宣传抗日救亡;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等著名话剧团体及舒绣文、张瑞芳、秦怡名角先后在抗建堂演出;郭沫若《棠棣之花》、《虎符》、《屈原》,曹禺《北京人》、《雷雨》,吴祖光《牛郎织女》等经典话剧上演,都是以其在政治上、艺术上各有其令人难忘的成功之处和特色而轰动山城,在话剧运动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1941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1946年中华剧艺社分别上演郭沫若创作的《棠棣之花

△1943年2月4日中万剧团在抗建堂上演《虎符

抗建堂当时除了用作演出外,同时也是进步的各界人士作为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活动场所。

例如1940年11月1日,由郭沫若任主任的文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要造声势以显示我们的力量,于11月7日就在刚落成场内尚未安设座椅的抗建堂,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招待晚会。陪都文化界、新闻界及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国共两党部分著名人物宾主共四百余人莅会。这次盛会的《签名轴》,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于三峡博物馆。其他著名活动如郭沫若等人专题讲演,举办鲁迅逝世五周年纪念晚会等。

正因为在中国抗战戏剧史上的突出地位,抗建堂也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圣殿”。

今生之重庆话剧团:比北京人艺历史更早

解放后于1949年12月25日在抗建堂成立的重庆市话剧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为基础,由戏剧专科学校、孩子剧团和中华剧艺社等单位人员组成。作为20世纪50年代全国十大著名剧团之一,重庆话剧团的历史甚至比著名的北京人艺更早。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抗建堂首演话剧《红旗歌》,因此,抗建堂改名为红旗剧场,由当时重庆市市长曹荻秋题名。

1957年周恩来总理来重庆,于2月10日、11日两次到他所熟悉的抗建堂,观看市话剧团的话剧《日出》。话剧团早期代表作《四十年的愿望》更是被周恩来同志赞誉为“一出歌颂中国工人阶级的好戏”,并获得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演出一等奖等七项集体和个人奖励。

后期的《红岩》、《针锋相对》、《虎穴英华》等多部原创力作及《雾重庆》、《蜕变》等抗战戏剧保留剧目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小萝卜头》2009年荣获第六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奖

1986年,红旗剧场恢复原名抗建堂,剧场改名为抗建堂俱乐部,剧场内部则改建成舞池,旧貌无存。1987年1月23日,重庆市将抗建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重庆市话剧院剧场。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话剧院先后创作和在抗建堂演出了百余部反映时代精神、再现历史风云、传播正能价值的舞台新品,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其中,不少话剧荣获奖项。

△《河街茶馆》2011年荣获第六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特别奖”及中国话剧“金狮剧目奖

△《朝天门》2015年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7年荣获第十四届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舞台艺术作品第一名和第七届“重庆艺术奖”戏剧类作品第一名

今生之修缮保护:再次焕发新生

抗建堂经过解放后两次重大改造,原貌基本已改变,设施设备年久失修,剧场演出功能基本消失。如能有效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份宝贵而特殊的抗战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可幸的是,抗建堂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得到了市文物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

△图为修缮后的七楼进门大堂

由重庆市话剧院组织实施的抗建堂文物维修保护、抗战戏剧历史陈列展览、抗建堂剧场设备改造等三项工程,预计今年全部完工,2019年将向市民游客开放。《其香居茶馆》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资助项目,这次作为抗建堂剧场重修后的首演剧目,将连续演出数场。

历经77年的风风雨雨,历史文脉在抗建堂得以传承与发展。

原标题:老建筑|抗建堂:“中国话剧的圣殿”之前世今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