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大学城也有一个磁器口,曾是成渝古道的重要驿站

10.02.2018  19:33

5年前,从重庆市实验中学(原巴县中学)退休,王子洲就专做一件事:追忆乡愁。

通过儿时记忆以及走访虎溪“土著”老人,王子洲历时多月,绘出虎溪古镇鸟瞰图,这条成渝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几经岁月,已变得沧桑模糊,离它不到1公里的高校、写字楼里的许多年轻人已不知道它的存在。

在王子洲笔下,小桥、流水,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戏楼、牌坊……曾经繁华的老街仿佛得以复活。日前,王子洲的《虎溪河的乡愁》组照,还获得了由沙坪坝区文化委主办的“寻梦沙坪坝”老照片活动的特别纪录奖,照片中的老街,就在虎溪河畔。

记忆中的古镇,他画出来了

王子洲

王子洲是土生土长的虎溪人。

虎溪河在1997年重庆市直辖前,属四川省重庆市巴县虎溪公社,虎溪古镇位于现在重庆大学正大门前,龙湖U城后。

我小学在虎溪公社中心校念书,校舍就是原虎溪古镇的禹王庙。”王子洲初中和高中就读于位于虎溪河的巴县(虎溪镇原属巴县管辖,1995年重庆市区划调整后,巴县改名巴南区,虎溪镇划入沙坪坝区)第三中学。1973年高中毕业后,他在虎溪担任过教师,也做过公社电影放映员,后来离开家乡到外地读大学,又返回虎溪当老师,一直到1983年调离……

无论走哪里,乡愁萦绕,以前太忙,退休后闲下来总想做点什么。”从5年前退休开始,王子洲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寻找乡愁。

通过一幅幅老照片、儿时记忆,以及走访老虎溪人的回忆后,他绘出了虎溪河古镇全貌:小桥、流水、吊脚楼、牌坊···勾起了不少老重庆人的记忆。

王子洲绘出《虎溪河古镇鸟瞰图

二五八的场,乾隆以前就有

到了大学城地铁站,随意问个年龄稍长的当地居民,他们都能给你指出虎溪老街在哪儿。大学城南路,在与大学城中路相交的十字路口掉头后前行约300米,拐进旁边的一条小道,就进入了虎溪老街。沿着巷子往里走,两边的房屋人去楼空,老街居民多数已搬离。临街,一间颇有年代的老药房还开着。

叶奶奶在这条街上,卖了几十年的药。

20多平方米的药房,货架上摆放的药盒,灰迹斑斑,各种药品门类齐全。柜台上,还摆放着一个有些破旧的算盘。“莫小瞧它,这几十年我都是靠这个算盘记账,弄不来你们那些电子计算器,对我来说,算盘更快更准确。”叶奶奶是土生土长的虎溪人,从80年代起在这条街上卖药。满头银发,但很精神,听到有人来,她从里屋里走了出来。在叶奶奶的记忆里,这条老街很繁华,热闹的时候,人挤人,不亚于现在的磁器口。“那时候,到了晚上都还很热闹。

今天8号,赶场,我去那边买点菜。”上午10时,叶奶奶提着口袋,准备出门了。即便老街早已没落,但街末端的农贸市场,每逢二五八赶场日都很热闹。

二五八赶场,叶奶奶说从她记事起就流行了。据巴县志记载,虎溪河于明代设虎溪里,清康熙四十六年改编属直里九甲,乾隆以前已有市,名虎溪场,场期二五八。

70年代从唐家垭口鸟瞰虎溪

老街茶馆曾是成年男子聚集地

行走老街,当年的石板路已成了水泥路。街两旁,不时还能看到颇有年代的民居建筑,有的墙壁已破损,但圆形砖柱还顽强地挺立着,屋檐下的雕花清晰可见,见证当年老街的繁荣。

在老街路口,一栋保存较好的民居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门梁上,红色的“五福居”字迹已有些模糊,高约6米的石柱撑起屋梁,木门紧锁。“这是以前的茶馆。”老虎溪人对“五福居”三个字不会陌生。“六十年代末镇上还没有电灯,但每到晚上,劳作了一整天的镇民们似乎更加活跃。”曾经居住在这条街的谢涛回忆,每天夜里,“五福居”是镇上成年男子聚集地,几十张八仙桌坐得满满的,人们聊天、谈生意、讲故事、听评书,抽水烟、叶子烟和纸烟,品沱茶、花茶、老荫茶。最热闹的是“打玩友”:几张桌子连在一起,十几个玩友(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围在一起,奏着锣、鼓、钹、京胡等古老乐器,扯着喉咙唱川戏折子,似乎还有老头尖着嗓子扮小姐演唱,每次都赢得满堂喝采,这些老人啊,此时好像都变成了小孩。

五福居内部

老场镇是成渝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在王子洲的记忆里,街上像“五福居”这样的茶馆能数得出10多家,除了茶馆,老街上还有四五家戏楼。

老场镇为何这么热闹,原来,它曾是古时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连接重庆与成都的重要纽带。

据史志记载,从成都到重庆之间的古道绵延数百公里,由于道路崎岖,翻山越岭,通常商客与行人从成都出发,至少需要十多天的路程方能抵达重庆。在到达重庆的最后一段路程,经由璧山到重庆尚需两天路程,因此,虎溪古镇就成了他们中途居住与恢复体力的理想驿站。

曾经的老场镇很热闹,有兴隆街、魁星楼街、石栏街、小桥街、高桥街等十余条街道并修有福星寺、禹王庙等众多庙宇。在场镇外,还有两块很气派的牌坊,后来拆掉了。

虎溪老街外的石牌坊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王子洲凭着记忆画了出来。

以前这地上都是青石板路,石板长宽都有1米”,64岁的黄光富如今带着孙子常会老街转悠,他回忆,以前街道两旁房屋以木柱为框架横梁,以丁卯、木楔为钉子,以竹篾编成墙壁,再敷上黄泥,刷上石灰,瓦也是用黄泥烧制的青瓦。这种房屋被当地人称为穿斗房。铺面鳞次栉比,铺面基本上都是用木板相拼而成。

记忆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高桥

王子洲笔下的“虎溪河古镇鸟瞰图”,虎溪河环绕小镇,十足的小桥流水人家画卷。

有河的地方少不了桥,造型各异的老石桥就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如今,老街旁的小桥和高桥还在。过高桥,上十八梯,就是当年的文昌宫旧址。虽然高大石朝门上的字迹已风化难辨,但门额上精美的深浮雕纹饰却依然栩栩如生,残垣断壁间,当年楹联匾额的书法雕刻,还清晰如初。

在我的记忆深处,还有一座消失的文峰桥。”王子洲回忆,文峰桥是虎溪古镇周边唯一一座难得的圆拱石桥,桥长约20余米。桥的构造古朴典雅。大约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虎溪古镇场口往红石村方向大约300米左右。桥上龙头雕刻神工鬼斧,栩栩如生。“桥的设计者根据地形将一端设计为阶梯,便于登桥;而另一端平行直达坡底,连接进镇的中大路。在桥有阶梯一端两侧各生长着一颗茂盛的黄桷树,树干至少要三个成人方能合围。

文峰桥是王子洲儿时上学和赶集的必经之路,在他记忆中,全然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那时没相机,但这幅景王子洲至今记忆犹新,凭着记忆把他重新画了出来。

虎头庙、虎溪河、虎溪镇的传说

相传,虎溪河源于缙云山脚下一个名叫“龙洞水”的泉眼,传说从前龙洞中有条桀骜不羁的白龙,时常来此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不知何时,来了两位云游的高僧,在上游修建了一道河堤,以切断白龙兴风作浪的来路。当白龙得知此事,恼羞成怒,带上三个兄弟,要和高僧决一雌雄。经过几番较量,高僧耗尽法力,终将四条龙制服。为镇住四条恶龙,他们在河堤下游用巨石修了一座桥,将四条恶龙压在巨大的桥面石板与桥墩衔接处。后来,两位高僧圆寂,变成了两头石虎,卧于桥头。为了纪念他们,人们自发筹款在石虎身后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虎头庙”;将流经庙前的溪河,命名为“虎溪河”,并将河边的小镇命名“虎溪镇”。

古镇原占地面积约0.80平方公里,民国初,以虎溪为乡级政区,民国十八年称虎溪里,民国十九年六月建虎溪乡。

虎溪老场镇将成为寻找乡愁的驿站

通过一幅幅老照片、儿时记忆,以及走访老虎溪人的回忆后,王子洲绘出虎溪河古镇全貌:小桥、流水、吊脚楼、牌坊……这幅画勾起了不少老虎溪人的回忆。

这条成渝古道上的重要场镇将何去何从?记者了解到,沙坪坝区将保存现有老场镇场景,修复部分已破损的古建筑,这里也将成为不少老重庆人追寻记忆,寻找乡愁的驿站。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文/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