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开街十余载的洋人街即将搬迁,但百年前的“洋人街”你了解多少?
红岩春秋号微信公众号消息,重庆开埠,是世界列强以水路溯江而上侵入中国西部内陆腹地的重大事件,在重庆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下浩是重庆近现代工商业的摇篮,这里无处不见洋人从事经营活动和渝人学步的痕迹。它是中国内陆殖民时代的标本、工商文明开端的缩影和见证。
△亚细亚火油公司油库全景图(欧阳桦/绘)
重庆开埠列强蜂拥而入
1890年3月31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正式明确把重庆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清廷担心危及地方官府安全及统治,不允许外国人进入城市核心区,于是在专条中约定开埠范围严格限制在重庆南岸上起海棠溪下至弹子石、王家沱沿江一线10里范围内。南岸距官府衙署相对较远且隔着一条江,便于自行其事,正中列强下怀。
同年4月,英国率列强之先,第一个在重庆建立领事馆,馆址设在南岸龙门浩瓦厂湾。
1891年重庆正式开埠,美、英、法、德、意、日、瑞典等国的资本、商事纷纷投向南岸。由于南岸下浩拥有优良的泊船锚地、通畅的驿路、成熟的集市以及靠山濒江的宜居、宜工、宜商的环境,深得列强青睐而成为其落脚首选之地。
世界列强在地方洋买办的引领下蜂拥至下浩,争先恐后设使领馆、划租界、建军营、开洋行、办工厂、造别墅……从开埠至抗战时期,先后在下浩扎营的涉外机构达30余家。下浩建业岗、枣子湾、彭家湾、望耳楼、米市街、周家湾、海狮路一带不仅聚集了西方哥特式古典建筑,也有中西合璧的新式建筑:雕花窗棂的圆拱门、青砖勾缝的小庭院、旋转楼梯的长廊道、磁砖铺地的大露台及单独厨房等一应俱全。在此办公、经商、建厂、居家的高鼻梁、蓝眼珠外国人来来往往,此情此景一直延续到抗战结束。为此,当时的下浩被称为“洋人街”。
△下浩米市街(游宇/摄)
5月26日,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早已成为中国通的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租用木船装载着黄丝、海带、金钩、墨鱼、奶粉、罐头、座钟、洋布、缝纫机等物资溯江而上。这是驶进川江的第一艘挂外籍旗的船只,由宜昌出发,划桨拉纤,历时一个多月抵达南岸老码头。
这年底,随立德乐进入重庆,只有两台缝纫机的“怡和缝衣行”在下浩望耳楼开业了,十里八乡大人细崽,蜂拥前来观看洋裁缝的“西洋把戏”。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洋裁缝脚下一踩、两手一压一送、机器咔嚓咔嚓飞转,只需半炷香时间就缝制好一件中式长衫。娴熟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看傻了众人。
洋人的生意做得风声水起、热闹兴旺,无形中也逐渐引导、培养和孕育了一些懂管理、会经营的买办和代理人,并吸引了一大批农人进城从工、从商。
开埠后,洋油、洋布、洋火、洋装、自鸣钟、眼镜等新潮时尚的商品,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变人们固有的习惯。时任大清重庆知府王遵文曾说:内陆开埠、洋人来渝,重庆人再也不是“井底之蛙”,从此跃上了井台,打开了眼界。开埠的另一面,是使重庆与世界有了联系,孕育和催生了一批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
△英国商人立德乐和妻子
精明的英商立德乐
英国商人立德乐见重庆资源丰裕、劳动力成本低廉,于是在1895年2月与重庆府署签约,以每年5000两白银,租用南岸龙门浩码头和“九湾十八堡”上至盐店湾下至狮子山部分地皮。立德乐洋行总部和别墅,就修建在靠近龙门浩码头的地段。
立德乐及夫人阿绮波德•立德乐在龙门浩这套别墅生活工作了近20年。其夫人酷爱文学与摄影,夫妇俩共同创作了《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穿蓝色长衫的国度》《远东》等多部著作,在西方出版后一度引起轰动,引来不少淘金者和探险家。
立德乐在上浩滩子口、下浩觉林寺借溪水之便生产漂鬃,鼎盛时其作坊用工达百余人,几乎垄断了重庆整个猪鬃生产和出口贸易。同时,他把加工制作猪鬃的工艺传到民间,使重庆成为优质高产的猪鬃出口加工基地。
立德乐还在大慈寺组织采掘煤炭矿源,煤炭除供自己企业、蒸汽轮船使用外,也供应各洋行和社会单位作燃料。一段时间后,龙门浩的绅粮大户、作坊商铺纷纷把柴灶改成了煤炭灶。1904年,立德乐趁江北两家矿主发生纠纷,乘隙而入进行收购,成立了华英煤铁矿务有限公司,并取得了50年煤铁采矿权。
立德乐擅长跨界经营,其麾下的重庆有限转运公司常年租赁七八十条木船,把收购的四川盛产的桐油、烟叶、生漆、夏布、漂鬃等货物运到下江;船返回时,又在下江装上采购的瓷器、火油(煤油)、棉纱、洋布、烧碱、铁丝洋钉、宜昌煨罐等货物运至较为稀缺的四川售卖,以博取差价,上下水都赚钱。
据重庆工商文史资料记载,20世纪前后,立德乐生意进入鼎盛时期,在长江沿线的宜昌、汉口、南京、上海等地皆设有洋行、分号,所雇用的洋买办多达20余人。
为方便国内外商家函件往来、政务交流,立德乐在内陆腹地兴办了“重庆信局”。1893年11月,重庆信局成立后,分别在沿江港口设立了分局。立德乐头脑精明,将自己下江的洋行、分号与通信分局合署办公。12月,他又自主发行了以江水、帆船、觉林寺“报恩塔”为背景图案的3个版别的重庆商埠邮票。邮票由法籍绘图师罗伯特设计,分别在上海别发洋行和日本东京印刷,资料是从阿绮波德•立德乐提供的一组下浩照片中筛选的。
△觉林寺报恩塔(游宇/摄)
闭塞的重庆与世界接轨
川江滩多浪急,翻船触礁是常事。立德乐从中看到商机,他在广泛调查船主、听取各方意见并经多方疏通协调后,于1893年3月在龙门浩挂牌成立了利川保险公司。公司负责重庆至宜昌川江航运的货物、船舶及船上工人的安全保险。江上行船有了保险,船东踊跃投保,造船投运者大增,极大地刺激了川江水运事业的发展。
据重庆海关统计,1891年重庆登记注册的出川木船是609艘次,货物估值20万两白银;1898年出川木船已达2908艘次,货运吨位激增,货物估值达100万两白银。
身兼商人、实业家和冒险家的立德乐,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上海花两千多两白银,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打造了一艘吨位为10吨的蒸汽小火轮“利川”号,决心试航川江。
面对滩多浪急的航道,立德乐聘请了一位常年行走川江的老船工做领航员,自己则亲自掌舵驾船,并沿途实测记录川江航道密布的暗滩、汹涌的漩涡。1898年3月9日,耗时20余天的“利川”号从宜昌开到了重庆。
“利川”号是第一艘到达重庆的外国机动商船,试航成功后,立德乐联合川江英籍航行专家蒲兰田,聘请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民工,用炸药把严重影响川江行船的20多处暗礁、滩碛进行了清除和疏浚,并在沿江险滩、暗礁,凡影响行船处设置浮标、记号。自此,川江航道被打通,小吨位、马力大、吃水浅的宽体平底轮船可以从上海直达重庆,进一步刺激了各国洋人争相到下浩营造房屋、开设洋行。那时的下浩,有美国人开的美孚、德士古等公司,捷江、大来、利泰等洋行;英国人开的太古、隆茂、亚细亚火油等公司和洋行;德国人开的德太、礼和、惠利、元亨等洋行;法国人开的德孚、永泰、利华等洋行;瑞典人也在海狮路兴建了数栋专门经营和存放纸张、生丝、棉纱、裘皮、洋布等货物的安达森洋行……
重庆开埠,下浩首先接触西方文明。通过不断与各国洋人打交道,人们眼界逐渐开阔,因此一批实业家和有识之士率先尝试改革,开创了不少重庆示范性品牌。1904年,高少农在下浩觉林寺创办了重庆首家使用铁轮织布机的染织厂;1906年秋,留学日本返渝的下浩人郭强华,在葡萄院首创从事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庆强华营造社;1915年,重庆第一家用机器制皮革的重庆求新制革厂在董家桥成立,其生产的“牧羊牌”皮革曾获四川省甲等奖……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被誉为“红色资本家”和“猪鬃大王”的古耕虞。1925年他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进入其父亲古槐青在重庆创办的“古青记山货号”,3年后便接班执掌生意。在此期间,他以龙门浩为猪鬃加工基地,创立了“虎牌”商标,不仅把英商猪鬃生意挤出重庆,还逐出了中国。
1928年,古耕虞与美国最大的猪鬃经销商“孔公司”合作,并集合整顿全川猪鬃业,规范工艺流程,统一质量标准,使经营的猪鬃业迅速形成了品牌规模优势,猪鬃出口总量占全国80%,垄断了美国及欧州市场。
△下浩老街留下的岁月痕迹(刘汪洋/摄)
国难时刻民族利益至上
1925年,卢作孚本着“交通运输为各业之母”的理念,牵头组织了一批有报国热情的实业家在合川创立民生公司。
1926年5月,民生公司筹措8000银圆,在上海打造的“民生”号客货轮下水,开辟了重庆到合川的嘉陵江航线,当年便获利2万元。紧接着民生公司又打造“民望”“民用”号吨位达250吨的客货轮船,航线从渝合拓展至渝涪(陵)。此时,横行川江的太古、大来等国外轮船公司联手下调运价,企图打击中国初创的民族航运。
卢作孚挺身而出,凭借时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的优势,明令中外轮船进出重庆港,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并废除中国轮甲级船员必须由洋人担任的陈规,强制执行外轮撞沉中国木船必须赔偿损失等规定。他还提出川江华轮化零为整组成一个公司,合力抗衡外轮等措施。这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让外轮失去了治外法权,促使中外航运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经营打拼。从此,民生公司在短短的10年时间做大做强,把挂着六七个国家旗帜的20多家船运公司,逐渐挤压到只剩下英国的太古长江轮船、法国的峡江轮船、美国的怡和轮船等几家公司。
1937年底,国民政府迁移重庆之时,卢作孚临危受命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委员会主任。他与民生公司董事会主要成员邓华益、童少生、李肇基等团结一致,坚守在汉口、宜昌撤退第一线指挥。不仅调动“民主”“民权”“民元”“民本”“民康”等数十艘民字号船舶,还收购中小船只及外国轮船60余艘,争分夺秒地抢运物资。
趁外资因战乱撤资,民生公司先后从洋人手中盘下前驱路、马鞍山、望耳楼、彭家湾、周家湾、建业岗、海狮路等10多处别墅庭院,并安排一线船长、领江、大副等高级船员和家属进住。龙门浩、玄坛庙和弹子石不仅是其轮船锚地、修理厂所在地,也是大多数船员的居家之地。
民生公司面对国难危机不仅提出“军运优先”,而且大幅度降运费、降票价。历时一年多,民生公司把国府机关、战略物资、国库黄金、上百个下江重要企业的近10万吨关键设备及20多万民众从汉口、宜昌昼夜兼程抢运到重庆。
在护送人员、物资的大撤退中,民生公司有10多艘船舶被炸或触礁沉没,200余人因公殉国。在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民生公司做到了民族利益至上。
文/张川耀
原标题:城记 | 开街十余载的重庆洋人街即将搬迁,但百年前的“洋人街”你了解多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