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解放碑居然修建在最深弹坑上
▲精神堡垒倒塌后被拆除,只立一根旗杆。
重庆最著名的建筑,当属解放碑。作为一个重庆人,你对它了解多少?
从4月开始,重庆两江新区国际影视城面向全球有奖征集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交融背景下的重庆经典建筑影像。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征集的老照片中筛选出一组解放碑的老照片,并请专家解读解放碑的故事。
何地修建?
建在邹容路民族路民权路交叉处
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1937年,随着中日战争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
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国民政府颁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1939年5月,重庆各界群众数千人举行誓师大会,会后,国家精神总动员促进会通过一项决定,要在城中心建一座鼓舞士气、弘扬民族精神的建筑物,定名“精神堡垒”,地址就在邹容路、民族路、民权路三路交叉的地方。重庆大轰炸时,这一带的街道、房屋被日本飞机炸成一片废墟,精神堡垒就建在这片废墟中最深的一个弹坑上。
“建在这里是为了要人们记住日寇的残暴行为,并坚定与之抗战到底决心。”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
建成啥样?
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外表黑色
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精神堡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外身涂水泥的方椎体建筑。为了避开空袭,外表涂成黑色,顶端有旗杆,整个柱体按照市制单位计算,通高七丈七,象征七七抗战。
顶端周边呈城剁式,中央安放着一个深蓝色大瓷缸,内贮酒精棉花。遇重大集会或活动,用火炬将其点燃,以壮声威。精神堡垒面对民族路一侧,写有“精神堡垒”四个大字。
精神堡垒施工时也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炸了修,修了又炸,断断续续修了一年多,于1941年12月30日完工投用。
何时重建?
1946年提出建抗战胜利纪功碑
此后,重庆的一些群众集会和大的纪念活动,都在精神堡垒下举行。
由于抗战物质缺乏,精神堡垒采用木料建造,经不起日晒雨淋,不到两年就倒塌。国民政府将其拆除,只剩街心草坪,就在当中立上一根旗杆,悬挂旗帜。
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和重庆人民为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重庆市政府于1946年10月9日,在市政府第336次市政会上提出,在原精神堡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
纪功碑采用留法建筑家李玄剑教授的设计,为八面塔形柱体组成的高层建筑,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南朝北,正面开楠木精制大门,由碑台、碑座和碑身及嘹望台三部分组成。从地面到碑顶风标高34.5米,碑顶安装一大灯架。
纪功碑于1947年8月竣工。它朝着民族路的一面,有“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鎏金大字。
何时更名?
1950年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重庆文史、抗战史专家曹庞沛介绍,纪功碑上的四面钟也是很有故事的。当时通过南京天主教的大主教,在一座法国天主教堂找到一座四面钟,还是使用了四十多年古董机械钟,匆忙安在碑上应了急。可是,这个老古董钟,四个方面各行其是,你快我慢,有时还会突然停摆,因此闹了许多笑话。
后来重庆城就有了两个歇后语:一个是“纪功碑的钟,各走各的”,一个是“纪功碑的钟,不摆了”。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950年9月18日,市长陈锡联等向西南军政委员会请示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核准,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1950年10月9日,市政府请示西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转呈刘(伯承)主席赐题,以示纪念”。不久,刘伯承亲笔题写了“人民解放纪念碑”和“刘伯承敬题一九五零年首届国庆节日”两张字幅。1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函复重庆市人民政府并转交了刘伯承题字。
现在咋样?
外地游客几乎都会去解放碑
曹庞沛告诉记者,他记忆中的解放碑是这一片区中最高的丰碑。而今天的解放碑,虽仍处中心地位,但四周耸立的大厦将它淹没。不过,解放碑仍是一座令人敬畏、激情高昂的精神堡垒,也是一座城市的时尚经济标志,一个时代的回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重庆,几乎都会去渝中区,而且第一站几乎都是解放碑。
“它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它还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曹庞沛说。
重庆晚报记者 熊志翔 实习生 向珊
图片系资料图片或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你知道不知道 解放碑居然修建在最深弹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