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重庆“第一门”太平门 历经历史浮沉真正走向太平

04.05.2017  07:21

古代重庆人从水码头上岸之后,

经由哪条路能最快抵达当时

繁华的白象街、四方街呢?

答案是太平门。

在很长历史时期内,重庆只是一座军事重镇,太平门森严壁垒,其最初功能主要是防御。它位于母城东南,在清光绪年间张云轩刊刻的《重庆府治全图》上,太平门是一座开门,建有瓮城,城门上书“拥卫蜀东”四个大字。

(清代重庆城图)

顺时针方向有箱子街、普安堂巷子、鱼市口、四方街等街巷。

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太平门修建房屋时,曾发现南宋烧制的城墙砖,砖上有“淳乙巳东窖城砖”和“淳乙巳西窖城砖”等字样,由此可见该门至迟建于宋代。其城门旧址在今太平门大码头。

(太平门遗址)

太平门的兴盛

太平门的兴盛,源于它是水码头。自宋代起在峡江正式设置水驿,即水码头驿站,供朝廷派往各地处理公务的文武官员及传递文书的差人过境专用。

(太平门旧照)

每处水驿都设有专用码头,所置船只一般为7到10只,驿站设驿丞一人负责。重庆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在太平门马王庙设有朝天驿,而未设在朝天门。这个驿站下接夔州瞿塘驿等八个驿站,直到宜昌。

(太平门码头旧照)

清末,随着重庆水运贸易日益扩张,太平门成为码头,主要停泊从长江上游乐山、宜宾、江安、纳溪、泸州、合江、江津等地来渝的船只。上述地区盛产窖酒、竹器、酿造调味品、山货等,在重庆出售或转口长江中下游。

(太平门码头旧照)

因在太平门码头停靠的船只过于密集,上下货物后都得限时驶离。

太平门地处下半城中心地带,重庆府署和巴县县衙就在附近,车水马龙,市面繁华。在没有钟表的年代,这里的鼓楼是全城报时中心,故有名谚唱道:“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重庆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后,外商、洋行集中在城门内白象街,成为当时的金融中心。

(太平门热闹的街市)

早年货币为银圆,一枚银圆兑换铜圆1000枚,日常需求量极大。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朝廷,光绪皇帝批准在重庆设置铜元局,由道台沈秉坤主持建厂,购置南岸苏家坝田土200亩,购买英制、德制设备各一套,铸造银圆和铜圆,成品运到太平门转口,又专门设置了铜圆码头,与客货码头相邻。

(光绪银圆)

1920年8月,16岁的邓小平与82名川东学子,在太平门码头乘坐法商“吉庆”轮,转道上海赴法勤工俭学。

(邓小平)

从抗战时期的老照片看,太平门码头石阶梯上人山人海,宏大的气势可以想见其当年的繁华,所以它被称为“太平门大码头”。

太平门并不太平

太平门当年其实并不太平。1930年8月25日,储奇门发生大火灾,波及周围三四华里,受灾民众逾万家。药材帮损失惨重。参加投保的药商联合起来,向英商白理洋行索赔,将洋行围得水泄不通。

(储奇门巷子旧照)

洋大班威尔逊迫于压力,派查验员调查损失,但每日只查验三五家就要收工,数百家药材铺受灾,何日才能验完?

(重庆药材铺旧照)

急需资金重整旗鼓的药商们心急火燎,得知白理洋行总部代表沃尔特来渝,周懋植、朱子廉、毛言志、段裕华等人,一大早就守候在太平门码头,俟其刚下轮船,就把他挟持到茶馆去“吃讲茶”,当面评理。

沃尔特威胁中药商,声称这是挑起外交事端,闹不好要动刀兵。不料闻讯而来的成百灾民一拥而入,推的推,搡的搡,有的还大声吼叫:“把他龟儿子拖下河去吃水!”沃尔特魂飞魄散,答应停止查验,按保费90%赔偿。

(新华日报)

抗战期间日军狂轰滥炸,太平门多次遭受重创。如《新华日报》1940年8月21日报道:“太平门和新丰街也着了燃烧弹,顷刻之间火蛇爬上了商业场,西大街西二街也着起火来,火焰成为全城最猛烈的一处。

新中国建立,

太平门码头走向新生,

这才成为真正太平无事的太平门。

原标题:重庆“第一门”太平门 历经历史浮沉真正走向太平

本文转载自@微渝中,如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