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引进社会资源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
重庆理工大学加强与政府、企业、资本等社会资源的合作,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搭建各类成果转化平台,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间试验、商品化、规模化”科技创新链条和体系,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第一,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服务专利转化。 与九龙坡区政府、巴南区政府、清华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联合成立了重理工九龙科创空间、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极速超越创客空间、星云智慧空间等众创空间,其中,极速超越创客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获批重庆市品牌众创空间。建立了从种子、中试孵化到规模化生产的一条龙孵化服务模式。构建了种子空间、成长空间、科技产业园的物理孵化空间。自2016年9月以来,已入驻企业及团队50余家。未来,还将引入创新性企业100余家,孵化科技型企业20-30家、高新技术企业5-10个,实现5家企业上市(拟上市),入驻企业产值达8亿元。
第二,转变科技投入方式,助推专利转化。 学校成立每年200万元育种基金,支持前沿技术研究和人文社科类的民生经济研究。与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联合组建了规模1000万元的种子基金,以免息信用贷款或公益参股的形式支持种子企业。与清华苏州汽车研究院基金公司、科风投、产业引导基金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合作组建规模8个亿的重庆清研华业股权投资基金,对有一定市场成熟度的应用型研究项目或成果进行投入。投入方式的改变使学校科技成果更多面向需求,面向市场,将有利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形成了学校科技成果从萌芽期(育种基金)到种子期(种子基金)以及初创期(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一体化扶持体系,进一步降低科技转化风险,加速学校科技项目商业化与市场化进程,实现了创新企业“播种成立”“育苗培育”和“成熟结果”链条式发展。
第三,坚持协同联动,合力共建专利转化和产业化平台。 坚持突出重点、开放共享、共育平台,着力集聚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为专利转化集聚活力。一是深入推进校企协同。加速引入湖北恒隆集团、陕西汽车集团、天津易科等知名企业,组建成立股份制的“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与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入开展面向汽车智能制造、智能检测和智能汽车产业,开展产业急需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二是深入推进校地协同。深化与两江新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大渡口区等的校地合作,紧扣重庆璧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需求,合作共建重庆理工大学——璧山高新区“一站式”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着力推动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