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群团改革:服务群众妙招频出
近日,团市委举行机关“开放日”活动,通过网上抢票报名成功的团员青年来到团市委所在地进行参观。(团市委供图)
2015年11月,作为全国群团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我市启动群团改革。2016年4月8日,我市召开全面推开群团改革工作会,除前期进行试点的市工青妇和6个区县,余下的13个群团机关、32个区县以及两江新区和万盛经开区也迅速行动起来,吹响了全面推开群团改革的“冲锋号”。
如何克服群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如何增强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如何使群团组织更有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群团组织注入新活力,改革带来的嬗变正在显现。
“减上补下”强基层
解决“倒金字塔”问题
多年来,群团组织由于基层工作力量缺失,呈现出“倒金字塔”形态,被诟病为“衙门机关”。针对这个问题,我市群团改革从破“四化”入手,在市级群团机关率先进行了机构改革。
据统计,改革后市工青妇群团机关内设机构均调减了30%以上,其中市总工会调减6个,团市委、市妇联分别调减4个。共调减专职领导职数7名,调减处级职数15名。精简市级群团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编制20%以上,共精简编制250名,全部通过“减上补下”的方式定向充实给区县群团组织,有效解决了“头重脚轻”的问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职能进一步强化。
与此同时,市工青妇分别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领导班子。新班子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有较大提高,打破了年龄、学历、身份、职级等壁垒,实现了专兼挂成员合理搭配和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代表性。
团市委挂职副书记黄永宜就是一位从基层选拔出来的干部。2016年4月7日,时任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的黄永宜,在共青团重庆市第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被选为团市委挂职副书记,分管高校工作部。
和学生打了20多年交道的黄永宜,在理解青年需求、掌握青年心理方面可谓是专家。“要想增强群众性,靠从前死板的活动可不行。”为了更好地凝聚团组织人气,在黄永宜的带领下,团市委不断推出适合青年喜好的团组织活动,获得大家点赞。
“我们组织了摇滚音乐会、户外生存体验活动、电影观赏等,可新潮了。”黄永宜介绍,比如4月20日举办的2017年第一期机关“开放日”活动,这次活动一改以往依靠组织动员的传统方式,按照建立“团组织开放共享活动机制”的要求,依托互联网抢票系统面向全市所有团员青年投放了30个活动名额,在短短3个小时内就吸引了上百名青年参与抢票报名。最终,来自开州区、重庆大学、市注册会计师协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云阳县世川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区县、高校、非公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20余名青年参与了活动。
借力“互联网+”
让服务接地气聚人心
今年1月,职工王大江领到了由市总工会发放的一份免费体检套餐。说起这个福利,王大江赞不绝口:“不光是免费,我通过‘渝工娘家人’APP预约了体检时间,省去了排队的麻烦。”为给职工群众提供更加及时和全面的服务,群团改革开启之初,市总工会就将网络和新媒体工作视为工会改革的突破口。
4月21日,市总工会“互联网+工会”平台正式发布,借力“互联网+”让工会工作全面“触网”,尝试利用互联网为我市800多万工会会员服务。
针对接触网络更多的青年群体,团市委以“支部上网”工作为契机,依托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建立“网上团支部”,让青年在网上也能找到自己的组织。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立“网上团支部”6万余个。
荣昌区双河镇青年王芳对“网上团支部”赞不绝口:“以前在外地打工,从来没有参加过团组织活动,自从有了网上团支部,我不仅能在QQ群里看到家乡的变化和村里开展的活动,还了解了返乡创业的新政策,下半年就准备回家自己创业啦。”
市妇联立足“儿童所需,群团所能”,建立“重庆留守儿童爱心童享筑梦行动”微信公众号,搭建起留守儿童需求与社会关爱服务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发布留守儿童需求,对接志愿服务资源,通过互联网很好地汇聚了社会关爱力量。
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石柱县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20名留守女孩的“六一愿望”,借助“重庆留守儿童爱心童享筑梦行动”微信公众平台,在市妇联的帮助下逐一实现。“我市约有90万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需求存在于学习、生活、安全维护等多方面。‘互联网+’实现了留守儿童需求和社会帮扶的精准对接,可让孩子们感受到更贴心的关爱。”市妇联家庭儿童部部长李艺介绍,公众号创设以来,发布各类信息200余条,20余支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上千名爱心人士参与关爱活动。
整合群团资源
群团服务站打通“最后一公里”
群团改革前,我市群团组织存在一个普遍现象——越到基层,无人干事、无阵地干事的问题越突出。群众感受不到身边有群团组织的存在,这成为群团组织群众性表现不够的重要原因。此外,工青妇三家群团组织工作“各自为政”,但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又有交叉,难以形成服务合力。
“以工会职工为例,现在企业青年职工居多,他们除了需要工会服务外,还需要共青团的一些服务,比如创新创业等。但是从前工青妇三个群团组织是互相独立的,这就给群众带来了不少麻烦,‘多头跑’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基层原本比较紧缺的资源分割到不同系统,导致谁都难以干好,各个群团组织的工作品牌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汇聚工青妇三方资源的群团服务站,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良方。群团服务站的建立既解决了基层群团组织缺乏资源的问题,又解决了各家群团组织分散资源的问题,所谓“一子落,满盘活。”
李开欣是潼南工业园区某电子公司的一名职工,作为一名怀孕数月的准妈妈,在得知园区群团服务站邀请妇幼保健院专家开设半小时母婴课堂的消息后,立马报了名。“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学习母婴知识,现在有机会能在公司就近学习,当然要参加。”李开欣说,除了母婴课堂,园区群团服务站还会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特别受年轻人的欢迎。
李开欣口中的群团服务站位于潼南工业园区,它是我市首个由妇联牵头的群团工作服务站,由园区副主任、妇联主席兼任站长,设专职工作人员2名,秉持“多方协作、资源共享”的理念,服务站主动将服务项目、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在企业公示,并在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群团工作服务点,更加便捷地联系服务群众。
除了阵地建设,潼南工业园区群团服务站还以服务为落脚点,牵头开展“争当先锋树模范,实现价值促发展”主题活动,引领园区群众说好潼南话、干好潼南事、当好潼南人;通过组织“牵手潼缘、建功潼南”单身青年联谊活动,帮助更多外来人扎根潼南、建设潼南,进一步增强群团组织的凝聚力;举办春节返乡专场招聘会,帮助农民工实现就地就业。同时,群团服务站的服务方式和时间也会根据企业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科学化、人性化的设定。
目前,全市共有1500余个群团服务站在运行,成为群团工作延伸到群众身边的“毛细血管末梢”,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