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试点“海绵城市” 两江新区悦来新城会呼吸
全国两会,城市环境问题备受关注。记者今天从两江新区建管部门获悉,作为国家试点海绵城市的重点项目,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正结合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试点,和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要求,加大环保升级版的海绵城市试点,力求以更加生态智能的努力,构建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建设“会呼吸”的城市,继续助力两江新区打造具有示范性效应的“产城融合”国家级新区。
悦来新城规划效果图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它是推进“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重大转变的有效方式。2014年,国家确立两江新区悦来新城为海绵城市试点地区,按照低碳、生态理念,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先行区建设已经启动。
1200平方公里的两江新区范围内,山地、森林、水域等原生态面积达650平方公里,拥有“两江四山多廊道”完善的生态体系,具备建设生态型开发开放新区的有利条件。悦来新城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毗邻嘉陵江和重庆最大城市公园——中央公园的区位优势,尽可能保留宝贵的山体和水体,打造亲水建筑,将生态环保理念与开发开放理念融为一体,建设高品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优美宜居的生态新城,将“一半山水一半城”打造成为显著的名片。
加强城市水资源利用 营造“会呼吸”的城市
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悦来新城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突破传统“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健全城市的蓄水细胞,建设“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悦来生态城海绵城市试点先行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城区内建筑全部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国博二期、嘉悦-江庭已完成约50万方的建筑体量,并结合道路及小区规划实施了浅草沟、滞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调蓄设施。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已成为片区建设的重要条件逐步推行。
根据重庆气象局资料,重庆降雨强度和天数持续增加,这就对地下排水管网提出了很高要求。悦来新城确定了雨量控制目标,结合原有的河塘水系,通过设置超标暴雨的生态泄流通道,疏导超标暴雨径流外排;通过建设骨干雨洪滞蓄工程,削减洪水流量;通过硬地雨水径流控制系统,增加道路透水性,避免内涝;通过大面积湿地滞蓄,净化进入河道和嘉陵江的径流水质,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片区内修建的滨河休闲公园能够形成天然河道,有助排洪通畅并且极具观赏性,将成为市民亲山临水、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创新融资方式 出台专项政策保障海绵城市建设
要建成海绵城市,少不了资金和制度的支持。悦来全力推动“PPP融资模式”,即由政府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注册设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再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项目建设还将采取“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由政府授权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期,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用于试点项目建设。特许经营期满后,社会资本完全退出,移交给政府拥有并经营使用。
在制度方面,市政府高度重视两江新区悦来新城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出台专项政策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并成立了市级层面的领导小组;在颁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技术规程》、《绿色建筑标准》等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还组织编写了《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LID设计、建设和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从技术层面保障了海绵城市试点的建设。悦来新城人才、技术和经验储备上已初具规模,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持续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庆现代城市环境治理催生海绵城市试点
“城市里看海”、城市缺水、城市“热岛效应”……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诸如此类的城市病开始发酵,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城市让生活美好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让城市融入自然,让人融入城市。
重庆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城市。占据着整个三峡库区85.6%的面积,一直以来肩负着保障三峡库区水质安全的历史重任。1997年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显示:自三峡工程蓄水后,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步提高。重庆的生态建设直接影响长江沿岸数亿人口的,生态影响重大。尽管三峡目前表面水质基本良好,但是底泥的污染尚未可知,一旦底泥生态平衡被打破,将形成难以挽回的水质污染。如果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不能保护好、治理好,重庆就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无法向历史交代。为此,在重庆推进水土治理和生态建设,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重庆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缩影。8.2万平方公里,3000万人左右的人口,如何在一座如此规模的土地上推进城市化,是一项重大的课题。随着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和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的开发,重庆的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率从直辖前的28%提高到现在的60%。城镇化的背后是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大量钢筋水泥建筑的建设,势必对城市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
巴山夜雨曾是重庆的生动写照。多雨是重庆的典型特征。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留不住水,是全国地质灾害最密集、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水土流失面积大,石漠化、消落区治理等问题也比较突出。随着气候的多变和灾害的增多,极端气候对重庆带来很大的挑战。根据重庆市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重庆的城市化区域降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重庆的小雨、中雨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而大雨、暴雨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同时大雨的强度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大雨天数增加了,降雨强度增强了,地下排水管网的要求就更高了。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地形高差大。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路面硬化比例不断扩大,导致不透水性迅速增加。自然地势与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导致降雨汇流速度快、雨水在短时间内大量汇集,排入雨水管网内,排水管网负荷重。同时,当大量积水积累在地势低洼处时,一旦低洼处的雨水不能及时排出,便极易形成内涝灾害。2007年“7•17”、2009年“8•4”等强降水事件,导致重庆主城区部分地区出现排水不畅、内涝、交通堵塞现象,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此外,虽然重庆坐拥山峡库区的水资源,但重庆起伏较大地形、深切的河谷,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成本高,人均水资源量低,而被纳入中度缺水地区,能否通过雨水的综合利用,减少数百米的源水提升,节省巨额运行费用,是摆在重庆发展面前的另外一道难题。
气候的变化、道路硬化面积增加、排水管网负荷沉重、水土的流失、初期雨水的污染、雨水资源缺乏利用等一系列难题,摆在重庆面前。海绵城市试点由此呼之欲出。
重庆探索山地海绵城市建设
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美丽的山水城市,处于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重庆连贯东西,牵引南北,通达江海,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城中见山、城中有水。近年来,重庆在生态文明文明建设上努力探索,从绿色建筑,到生态草沟,再到低影响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江城、山城、山水之城成为重庆的名片。
重庆市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重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全局。如今,重庆又积极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经验,特别是贯彻落实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试点、推进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等融合起来,努力打造会呼吸的山水园林城市、山地立体城市,让城市留得住绿水青山,让市民系得住乡愁。
重庆早在2005年颁布了若干有关绿色建筑的技术规程及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作为建筑设计标准强制执行。10年来,全市绿色建筑面积累积达到1100万平方米,绿色生态小区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在去年全国上下开展的排水防涝规划编制工作中,重庆市作为全国首个大面积的结合GIS软件和水力模型技术高质量高效率的按时完成了主城建成区内60%以上区域详细水力模拟的城市,理清了问题,完成了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排水防涝综合规划,获得了住建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开启了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为重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新的契机,重庆谋划探索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在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努力为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趟出一条新路。
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兴起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但没有大型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范例。山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不同于平原城市,平原城市更多体现雨水的有组织排放,而山地城市的规划中,则需要保留原有地块中的崖、溪、谷、岸等原有自然地貌,因地就势的规划建设。
作为重庆市推进国家试点重点项目,悦来新城的山水特征和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山地城市特点,有极强的代表性,海绵城市建设在悦来新城试点,其示范效应不仅将辐射整个重庆市域,也将在全国范围内为总结和推广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重庆在推进产业发展、园区开发、城镇建设过程中,认识到山水城市的美丽与难得,从本地实际出发,倍加珍惜独特而宝贵的山水资源,不随意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现有生态植被,不搞大拆大建,不片面追求大绿地,更不搞大树搬家。重庆市提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关键要守住生态红线。全市耕地面积不低于3300万亩、林地面积不低于6300万亩和森林面积不低于5600万亩是三条生态红线,这是“警戒线”和“高压线”,让生态环境休养生息。
2014年底,国家新增成渝城市群为国家级城市群,重庆作为成渝城市群的双核之一,将进一步提速城市化步伐。重庆将以此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努力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努力建设山地地区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打造西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和样本,为西部山地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设推广及保障三峡库区水体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未来,在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基础上,重庆将把试点推广涪陵、丰都、万州、开县等三峡库区内的重点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