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个女铁匠有点牛 抡锤打铁26年

29.08.2017  10:51

华龙网消息,见过铁匠,但你见过抡大锤的女铁匠吗?在重庆市北碚区偏岩古镇,有一位女铁匠,让男学徒都打怵的十几斤大铁锤,在她手中挥舞得游刃有余,这一挥就是26年。在手工铁匠铺越来越少的今天,她和丈夫凭借着工匠精神和默契配合,千锤百炼出一件件精致的铁器。虽然每天火烤烟熏,抡十几斤的大铁锤,但女铁匠经小玲并不觉得有多苦。在她看来,打铁不仅是生计,也是门手艺。

坐落在北碚金刀峡下峡口黑水河畔的偏岩镇,是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工商古镇。镇里的老街上有一家手工铁匠铺,与其它铁匠铺不同的是,在这里抡锤打铁的是一位女铁匠。

经小玲挥臂抡锤,锻打铁器已有26年之久。起初,街坊邻居都啧啧称奇,有些还不理解,认为这不是女子该干的事情。如今,在古镇上,一提到女铁匠,几乎家喻户晓,对于铁匠铺出产的铁器,大家也都直竖大拇指。

外人都觉得,女人干这一行很稀奇,45岁的经小玲倒显得有点无所谓:“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能减少请人打铁的开销,反正自己从小干农活,力气也够,就开始干了”。1991年,经小玲嫁给陈德文后,便与丈夫一起打铁,制作锄头、菜刀、铁铲等农具厨具卖钱。

叮当!叮当!”每天早上7点多种,伴着敲击声,经小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当天的首个铁器是斧头。经小玲帮着挑选原料,26年耳濡目染,她对打铁深谙在胸:“一般农具比较简单,打菜刀复杂些,要在铁块中间开个口子,把钢镶进去,俗话说得好嘛,好钢用在刀刃上。

虽然是给掌火的丈夫打下手,但经小玲每天都要抡十多斤的大铁锤,打无数个来回。打甩锤时动作幅度大,几乎全身都在牵扯用力。打端锤时虽然动作幅度不大,但频率很快,很是辛苦。“以前敲完把铁放回炉子烧的时候,我还要去推风箱,现在有电风箱了,还算轻松。” 经小玲说。

在旁人看来,抡大铁锤很费力气,但几轮下来,经小玲没有想象中的气喘吁吁。“其实这也有诀窍,靠的不是蛮力,而是巧劲。”经小玲说,也许自己比较有力气,但关键还是熟能生巧,身体各部分借力惯性,一起发力,不能硬梆梆地砸在砧镦上,那样谁也受不了。

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绝不容易。陈德文16岁起开始打铁,先后教过十几个学徒,最后一个也没留下来。“有的是吃不了这个苦,因为又热又累,有的是学不会,一直用蛮力还敲不好。”在他看来,经小玲是“最成功的一位徒弟”。

原来,光会抡锤敲还不行,师傅和学徒需要默契配合,才能在恰当的火候下打出优质的铁器。经小玲和陈德文把夫妻间的默契带到了工作中,掌火的陈德文持火钳拿小锤,用敲打砧镦的不同部位、不同次数的“点子”指挥经小玲下一步动作。两人不用语言交流,也能配合无间,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极富节奏感,宛如打击乐曲。

对于铁匠来说,夏天最难熬,挨着火炉工作,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经小玲说,为了保护身体免受火花烫伤,再热也得穿长袖长裤。虽然现在手工铁匠铺越来越少,相比于机器生产,一个斧头打个把小时也显得很慢,但夫妻俩还是保留着完整的手工艺,严把关铁器质量。

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辛勤的工作,女铁匠铺出产的铁器远近闻名,特别是60元一把的菜刀,很是畅销。每把菜刀上都印刻着“女铁匠经小玲”,既是商标,又是铁匠作品的署名。夫妻俩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店里打的铁器种类在慢慢改变,农具需求少了,花锄、花铲等新物件多了。

铁匠铺的门口,挂着书法家费宏专门书写的对联。经小玲告诉记者,孩子上大学时,她曾出去打工,现在孩子工作了,经济压力小了,她便回来继续做铁匠:“对我们来说,这是生计,对社会来说,这也是一门手艺,需要好好传承。

华龙网记者 荚天宇 石涛

原标题:抡锤打铁26年 重庆这个女铁匠有点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