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儿丨今年重庆这些传统风貌老街区将集中开街 又一波打卡景点来袭
一片老街区、一座老建筑,都是城市的底片,留着城市发展的印迹。
渝中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南岸区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巴南区丰盛历史文化名镇、木洞传统风貌区,北碚区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沙坪坝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这些是重庆市重点保护的7条传统风貌街区。目前,南岸区的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首开区已对外开街,渝中区十八梯首开区也已完成建设任务,其他传统风貌街区将于2020年前全部开街运营。那么,目前这些街区的建设进展如何,将建设成为什么样子,我们一起去逛逛看看。
渝中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
“东水门 有一个四方古
正对着真武山 鲤鱼跳龙门”
民间传唱的《重庆歌》
唱出了重庆城老城门的特色与风貌
△曾经的东水门城楼
东水门是重庆古城十七门中仅存的四门之一,当年是重庆古城正东的大门,城门与大江并行,顺着长江,朝东开设。城门外,一坡长长的石梯坎直抵江边。
旧时东水门曾是过往南岸的主要渡口,是通往云贵的要津。从这里进城,可以直接到道台衙门。往西走一点,就是重庆府衙、巴县县衙,办点事方便。此外,各省来的客货船,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满载“苏货”的船多在东水门外停靠。
△历经沧桑的东水门城门
此外,东水门也是会馆集中地,明清时重庆城内有八大会馆,这里就集中了三所。
△矗立在高楼大厦间的湖广会馆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庆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湮没于下洪学巷东水门危房群中的湖广会馆。此时,湖广会馆已经成了居民住宅和单位仓库,不仅年久失修,满目疮痍,损毁严重。
重庆市和渝中区政府决定投资1亿多元对湖广会馆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保护性修复。湖广会馆建设工程2003年12月28日动工,2005年9月完工,修复了禹王宫、广东公所和齐安公所,新建了部分仿古建筑,修复后的建筑面积共7634平方米。
此外,还恢复了周边东水门的老城墙、古城楼,使得湖广会馆区域成为了重庆主城区最集中的古文物建筑群。
如今,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已是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直接指导建设、展示母城文化、凸显城市传统风貌的文化项目。作为项目核心的湖广会馆和东水门古城门城墙,经过将近一年的文物维护、展陈提档升级以及东水门老街的建筑旧改施工,已于2018年2月全面完工。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
2016年,一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把山城重庆的各种特色展露无遗。其中,最吸引人的,除了轻轨、洪崖洞,还有十八梯。
十八梯是一坡蜿蜒而上的长斜坡石梯,连接着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位于渝中区较场口以南。
十八梯的建筑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可以明显看到各个时代的老房子。有最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穿斗房、夹壁墙房(竹篾抹灰墙房),也有五六十年前的砖瓦房和现代的钢筋水泥房。
这坡斜斜的石梯长街,每天人流熙熙攘攘、来往不绝,街市业态丰富、生意兴隆。小旅馆、川菜馆、棋牌室、烟酒铺、竹器作坊、卤菜作坊,还有修脚的、算命的、卖串串香的、耍把戏的,还有山城爬坡上坎的棒棒军,400米的长街上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在城市发展的潮流中,它进入了修缮重建的脚步。
近日,据施工方透露,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首开区已经基本完工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用地88亩,总建设面积17万余平方米,包括首开区、核心风貌区、大区三个部分。其中,首开区只有5000个平方米。
据悉,十八梯传统风貌街区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七街六巷”的传统街巷肌理,原有的堡坎、陡坡、天井等地形地貌也会得以保存。此外,还有48栋建筑得到了保护修缮。
预计在2020年的下半年,整个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将基本建成。
△十八梯首开区实景图
△十八梯首开区实景图
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
△龙门浩老街全景
龙门浩位于东水门大桥南岸桥头周边,这里曾是中国最早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20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比利时的大使馆就建在这里。
△错落有致的龙门浩老街
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总用地面积约540亩,总建设规模约18万平方米,是重庆主城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老街。其首开区已于去年9月22日开门迎客,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范围内包含27栋建筑,其中有6栋区级历史文保单位建筑、1栋优秀历史建筑、20栋风貌建筑。
△龙门浩书院
巴南区丰盛历史文化名镇
丰盛古镇位于巴南区东北部,东与涪陵区增福乡、南川区太平场镇接壤,是历史上“一脚踏三县”的要塞险关。丰盛古镇是古代重庆府巴县与涪州(涪陵)间陆路交通要道,清代因商贸交往而兴盛,为古代巴县“旱码头”之首,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
△禹王宫历史建筑风貌
丰盛古镇总面积95.83公顷,核心保护范围14.6公顷,建设控制区约37.17公顷,风貌协调区约55.06公顷。老街长800余米,有禹王宫等6处保护建筑,是以山地田园风格为特征的古镇。
2017年2月开始进行保护性建筑修缮施工,2018年12月完成后期施工。
木洞传统风貌区
木洞古镇老街全长约3公里,处于核心区的文物建筑共有6个,风貌建筑占据老街的主体。2017年2月,木洞传统风貌区启动保护性建筑修缮施工,2017年10月首开区施工完成,2020年12月完成后期施工。
北碚区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
“一条石板路,千年金刚碑”。民国初期,金刚碑古镇已然形成了杨家大院、何家大院、姚家大院、刘家大院等较大的民居建筑群。“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就是其繁荣写照。尤其是抗战时期,众多文化名流及政要均在此留下了足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曾经的金刚碑
曾经的金刚碑繁荣一时,后来却与外界隔绝。如今,金刚碑已整体封闭施工,修缮后的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总用地面积42. 50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约3.95公顷,建设控制区约10.22公顷,风貌协调区约28.33公顷。将以生态涵养、文化复兴、产业导入、住民保育、持续观光为核心,打造“金刚碑——中国古村落第一泉”,预计于2021年正式开街。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飘零巷示范段将于2019年5月开放,该段保留了从清代、民国、建国后不同时期的建筑痕迹。加固和归纳用明修的方法,以使其建筑空间体现时间的流淌。
沙坪坝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
磁器口其实是个“老相识”了,可以说它是重庆最知名的一个老街区,外地的游客来重庆几乎都会去这里,本地人带外地朋友玩也总是先想到它。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将在现有基础上往北延伸,规模将更大,游客接待量也会增大,值得期待。
小结
传统风貌街区是悠久的城市历史见证,记录了清晰的城市文脉,承载了厚重的城市情感,彰显了独特的城市形象。明年,这一波老街区将集中开街,它打动你的,可能是长有青苔的梯坎、可能是杂货店老板悠闲的神情、也可能是其本身厚重的历史……
综合自上游新闻 巴南发布 华龙网 书香重庆 勘测之音微信公众号 重庆晚报 百家号旅行风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